一、发展概况

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959年哲学研究所成立起,就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组经过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成为哲学所重要的学科领域,推进学术创新的重要方向。198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成为国内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2011年,本学科所在的哲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长期以来,本学科研究秉承李培南、周抗和冯契等前辈开创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社会政治哲学和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且在教学与研究中不断探索、强化学科特色与优势。

如何面向现实,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2013年以来,本学科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比较对话研究与时代重大问题反思的结合,着力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城市哲学与文明比较两个研究方向为突破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型学科建设,不断建构自身的学科特色。2017年开始,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新的增长点,加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依托新组建的“价值哲学:理论路径与中国实践”创新团队,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基础研究,在尊重西方伦理与人文精神、中国儒释道传统与现代转化的理论背景下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良性互动。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特色

研究方向之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

整个人类哲学思维正在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哲学理论和思想方法正面临从本体论到存在论,从知识论到意识论、从价值规范到价值哲学的变革。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西方价值哲学经验主义、先验主义和语言主义方向的经典论述,立足中国哲学与文化传统中的价值立场,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1.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主体性关系思维

2.西方价值哲学经典评述

3.中国儒释道传统与现代转化

4,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

  

特色与意义:

1.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内生性发展

2.注重以马克思哲学为方法和立场,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

  

代表性成果:

《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25万字),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义利关系与动态平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9)子课题

《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25万字),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

《安妥今生——信仰问题的价值论研究》(20万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6年版

《青少年价值观培育需要示范和养成》,《光明日报》20141219

研究方向之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东欧的“去斯大林化”过程中兴起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布达佩斯学派、南斯拉夫实践派、以及波兰、捷克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从1956年到1974前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派大约有20年的理论兴盛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中的很多人去往国外,在国内的许多人也失去了大学教职,作为学派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消失了,其主要成员融入西方学术界,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学术成果却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问世的。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形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系统的、多元的态势。

  

主要研究内容:

现代性批判

日常生活研究

道德伦理研究

精神史研究

  

特色与意义: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转型社会理论,为中国转型社会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比较视角。

  

代表性成果:

2010年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两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