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中国园林

作者:发布时间:2006-09-06浏览次数:1219

(中国文化报/2005 /8 /25 / 005 风雅中国)

 

 

 

一、园林溯源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 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 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有人作,宛 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 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从历史上看,我国园林艺术活动的出现可以说是与文化的发端同步的,它可追溯到先民们在 平原上定居,开始耕作之初。先人们在房前屋后,或者在村落中用作集会娱乐的聚集地附近,栽 果种树,进行绿化,来改造环境。这可以说是园林艺术的雏形。当然,这时的园林活动主要还是 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如遮荫、防风、采果、收菜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这 种宅旁村边的园圃绿化地的娱乐、欣赏作用也渐渐地增加了。在记录古代人们生活场面的一些古 籍中,我们均可发现许多关于这类园林绿地的描写,大多是顺应自然,景色多野趣,发展到后来, 便是古典园林中素静雅朴的郊野村落园林。

而在园林史上,皇家的花园是古典园林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大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寺庙园林也兴盛起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官宦文人和商贾巨富大兴园林之风,出现了一种山居别墅式的 文人私园。 两宋的园林在唐的基础上发展得更精细、更多样。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我国园林中邑郊风景园 林的大发展。 明中叶到清代嘉庆之前的一段时期,古典园林在各方面均臻于成熟,清代园林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苑囿。

 

二、多样的园林风格

 

我国园林,园因境成,景因园异,呈现出一片繁华似锦的景象。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 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 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 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

一般说来,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 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 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 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 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 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 繁多。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 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 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 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城内的文 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 10 余亩,以琴台、 月池、假山等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 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其次,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 内。另外,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北京是我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之处,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这些皇家花园在 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 另外,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古称绛守 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至今还丘壑残存,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如河 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 一般说来,江南园林比较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比较绚丽纤巧,蜀中园林则比较朴素淡雅。 按园林所处的地形地理环境条件来分类,则可分为山水间园林、田园乡村园林和城市园林三类。明末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其经典之作《园冶》中专门论述了园址的选择——相地,他把古园分 成山林地、江湖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六类。稍加归并,即为上述三种园林环境。 山水之间是造园最理想的场所。古代留下的不少名园,均是山水间园林。在我国一些著名的 城郊山水风景地,如扬州的瘦西湖和蜀岗、镇江的南山、无锡的惠山、杭州的西湖之滨等,几乎 每代均要兴建园林,足见人们对山水园林环境的喜爱。 并不是所有的园林都能建于有山有水的优美环境中。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园林周围是 一片田野农舍,则“团团篱落,处处桑茶”的田园风景,便成了这类园林的主要借景。 城市园林相对来说环境条件较差。然而为了生活和游赏的方便,并受到财力物力的限制,有 相当数量的古园还是建造在城市中。 园林中上比较常见的是按照古园的使用性质,即园林主要服务的对象来分类。这样便有了皇 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邑郊风景园林四种。从某种角度看,它们能较全面地归纳华夏古 园的主要风格特征。

 

三、皇家园林

 

早期苑囿,主要放养动物,以后逐步发展成工作、生活、游玩相结合的花园。按照其所处的 位置和规模大小,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最小的苑囿是利用宫城禁地之中的小块空地,堆叠些 假山,种些树木而形成庭院式的花园。位于北京故宫最北边的御花园,便是这类花园的典型。除 了御花园外,故宫中还有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花园(即乾隆花园)等,都是点缀 在一片黄色琉璃瓦海洋中的绿洲。宫内苑囿面积均不大,又受到了轴线影响,布局较为规正。

第二类是宫城近旁的苑囿。这类花园往往利用自然的水面或小山营建而成,规模较大,又离 宫城较近(常常在皇城之内),游赏方便,很受帝王重视。历史上三国曹操在邺城建的铜雀台苑、 隋文帝长安的大兴苑等均是。明清北京皇城内的北海及西苑(即今中南海),也是这类花园。 宫内小花园和宫外苑囿,均处在繁荣的京都之中,往往要受到城市环境的限制,常常不能满 足帝王们恣情山水的欲望,因而便在京郊或更远处寻找有山有水、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造园,有 的甚至将真山真水包入花园,这就是大型山水苑囿。历史上汉武帝的上林苑、唐明皇的骊山离宫, 直到清代京城西北郊的三山五园,都属于大型山水苑囿。

现存最完整的山水苑囿有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分区明确是山水苑囿的一大特点。君王后妃既要在里边处理政事,又要玩耍戏乐,甚至在园 中建造模仿一般城市的商业买卖街景。这些不同功能的景点,在山水苑囿中往往相对集中,形成 了很有特点的各种景区。大型苑囿紧靠大门之内,一般均设立宫区。

虽然宫区在苑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造花园终究是为了游园赏景。人们进入颐和园, 最感兴趣的还是昆明湖的碧波绿岛和万寿山上绿树丛中露出的红墙黄瓦。游避暑山庄,最引人入 胜的也是湖区和山地的自然美景。因此,提供人们欣赏游览的广大而又丰富的苑区,是苑囿园林 的真正重点。 由于苑囿是皇帝的花园,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苑区风景亦与一 般园林不同。归总起来,可有四个特点:(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苑囿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西苑三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以及香 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均是范围较大的山水园林。(2)巧夺天工,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有些苑囿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 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山水风景。(3)园中套园。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 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4)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 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四、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一样,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类别,它代表了民间住宅花园的精华, 在园林史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历史上文人花园数量最多,有不少主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书画家,影响很大。 文人园一般均较小,容纳不了许多景,没有苑囿那种宏大壮丽、摄人心魄的美景,但它却别 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其关键就是园景中融和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 镇江焦山是一座处于长江中的小岛,环境特别幽静。山半腰有座别峰庵,娟小玲珑,四周绿 树翠竹相掩映。庵中有两间书斋,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读书处。门旁 挂有画家手书的一副楹联:“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在板桥看来,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 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这“雅”和“小”,便是文人 园林的主要特点。 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知识分子最好的出路是入仕做官,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靠 教书或卖字卖画为生,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因而他们的园林大多是位于自己傍宅的空地上,占地 不大。这从现在的文人古园的题名上也可反映出来,如苏州有壶园,因其小,整个园林空间好似 一把茶壶而名。还有残粒园、芥子园、半亩园等名园,皆以小而著称。 “小”对建造园林是不利的。然而古代园林艺术家却能自如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化 不利为有利,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来。 苏州网师园是江南颇有代表性的小园,园内的书斋庭院“殿春簃”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之精华, 已复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雅洁的格调、精巧的制作,深得参观者的好评。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 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 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 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景简意浓的艺术效果。

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 方。这一风格的获得与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琐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水景致之外,文人园 林的建筑装修和小品也十分雅致、朴素。 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 统一。 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 留园,是苏州一座著名的文人私园。它大致可分为中、东两部分。虽然这两部分主要景色不 同,但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游”与“居”的结合。

 

五、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又一大类。从园林学上讲,它并不是狭隘地仅指佛教寺院和道 教宫观所附设的园林,而是泛指依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的园林。在我国古代, 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较为复杂,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建筑类型,它们一般均带有园林,也带来了寺庙 花园的多样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诗人杜牧的这一名句,不仅写出了南朝佛寺的繁盛,而且也点出了寺院环境的优美。大江南北的山水名胜之地,几乎被佛堂伽蓝占尽。今天已经 成为旅游胜地的全国各大小名山,几乎山山有古刹,有人曾有“园包寺,寺裹园”来形容这些寺 园美丽的风景。“园包寺”即寺庙融化在山水风景之中;“寺裹园”即寺内又建有若干小园林,供香客游人欣赏。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就是如此。即便是处于繁华城市的寺院,僧人们也总是想方设法在空地上植树点石,建造小园小景,有时还买下附近荒废的园池,略加修复,成为附属于寺院 的独立花园,如苏州的戒幢律寺、上海的龙华寺、广州的六榕寺等,无不如此。

祖宗崇拜是我国古代的又一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地名山大川风景区,常常设有纪念古代名人贤士或者民族英雄的纪念性建筑,如杭州岳庙,成都、襄阳等地的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陕西 杜公祠,绍兴南郊的兰亭和王右军祠等,是为纪念岳飞、诸葛亮、杜甫、王羲之等历史名人而建 的,实际上是另一种类型的宗庙建筑。 寺庙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某些综合性公共园林的性质。为了接待一些香客和游人的 游览,一些寺庙常设有生活起居和娱乐的设施。有的庙园中设有客房,以便读书人攻读或来往过 客借宿。

 

六、邑郊风景园林

 

邑郊风景园林是泛指位于城邑郊外,利用原有的天然山水林泉、结合山水的治理建设、适当 加工改造而成的园林风景区,是以自然风物为基本骨架、城邑居民共有的公共游览区。它们在使 用性质上很接近现代公园,在规划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古典园林顺应自然、美化自然的传统,是城 市园林和名山胜水风景区中间的一个过渡。

邑郊风景园林的第一个特点是近城,一般都位于城郊附近二三公里之内。保存至今的这类园 林,如苏州的石湖和虎丘,无锡的锡山和惠山,南京的钟山,镇江的南山,兰州的皋兰山,肇庆的鼎湖山和七星岩,广东惠州的西湖,安徽阜阳的西湖和杭州的西湖等。其中如杭州西湖,紧靠市区,一到湖滨便可看到水光潋滟的水面。无锡的惠山和锡山、南京钟山也迫近城根,甚至在城 内也可观赏到它们的景色。我国造园名著《园冶》在谈到园林选址时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 可以任意。”正是总结了这类园林方便游览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邑郊风景园林的发展要比其他园林慢。直到两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 手工的繁荣,邑郊风景园林才兴盛起来。 确切地说,邑郊风景园林是一个由许多单个园林(如寺庙园林、私家园林和苑囿)加上山水 间公共的游览地组成的一个集合体。构成它的主要因素是山、水、园、庙等。那里既有青山绿水、 洞壑溪泉、花草树木等自然景,又有亭台楼阁、危磴曲径、仙祠古刹、精舍浮图等人工创造的景 致。它有比一般园林大得多的风景地域范围,又有众多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商业网点,因而它的开 发和建设也要复杂得多。

邑郊风景园林占地大,具有开阔的赏景视野,这就为远距离欣赏山林溪泉、亭塔楼阁的整体 气势和阴晴雨雪的变化创造了条件。与城市园林相比,邑郊园林风景有着更多的层次,更丰富的 变化。在这些山水园林中,山石、林木、泉池,建筑等最基本的、实的造园景物常常能和大自然 中一些活的、虚的景观如日光阴影的转换、风起云涌的气候变化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动静结合、虚实相济的迷人景致。 历史和文化内涵较丰富是邑郊风景园林的又一个特点。多数园林特别是其中著名的风景点常 常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改造、经营和积累,经过好几代文人、画家的题咏和描绘,具有深远 的人文意蕴。这也是某些著名风景园林经久不衰、游人拥集的重要原因。邑郊风景园林的历史文 化因素还反映在园林景区的题名上。为了使园林美景代代相传,也为了与其他城市比美争胜,古 代一些城邑往往邀请一些本乡知名文人画家和乡绅一起对邑郊园林的主要景色进行品评命名,最 后以“八景”“十景”的形式来概括出当地风景园林的主要美景。

 

相关链接

日本园林

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仅园林中的山水布局和亭台建筑采用我国的形式,甚至使用汉诗 汉字题写楹联和匾额。从飞鸟、奈良时代(593793)开始,中国文化集中传入日本,使造园也 发生了一个飞跃。后来日本园林系统中的平庭筑、山庭筑以及所谓的“真、行、草”三种造园手 法,都受到中国园林文化的很大影响。当今日本园林艺术成就最高的禅庭和茶庭,就受到了中国 的佛教禅宗和宋儒理学的众多影响,中国文人园林的佛教趣味也深深融入日本园林,促成了日本 园林史上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