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江:维护历史风貌与提升现代文明生活

作者:发布时间:2007-08-27浏览次数:917

《社会观察》月刊2006年第8

 

 

—— 欧行城市风貌启示录之二

 

 

西欧是世界上率先进入现代化社会生活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年世界人均GDP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西欧国家占了15个。然而,西欧国家在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并没有疏离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们的城市文明形象中融合着古典色彩与现代光华,显示出与年轻的美国城市不同的风貌特征。

 

“古貌其外,现代其内”

 

初夏,绵延千里的欧洲第一山脉——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山谷林木茂密,山峰冰雪皑皑。奥地利境内,发源于阿尔卑斯山雪峰的因河两岸,坐落着建于13世纪的古城因斯布鲁克。它的老城区依然保持中世纪古色古香的容貌,有富丽的巴洛克式王宫,也有古朴的哥特式楼房。老商业街区的建筑外表不作任何“现代化”的修饰,没有缭眼的商业广告和霓虹灯,保留着悠远的历史沧桑感。但走进这些看似陈旧的楼房底层的连拱廊内,眼前展现的是一个个装饰精美、非常时尚的商店橱窗。时装、水晶饰品、百货、食品等店堂内部经现代化装修,环境舒适,灯光柔和,布置雅致,配有自动扶梯等现代化设施,犹如在现代都市新商厦中的感觉。

意大利的小山城奥维多,从山下到山顶的街巷、楼宅、店铺、路面,至今仍全然保持着古风古貌,与山上的古老的钟楼、教堂构成整体协调的山城风景。但在这些外表衰旧的建筑内,却开着许多橱窗布置和室内装修现代化的商店。

走进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佛罗伦萨,满眼是13世纪至16世纪建造的教堂、宫殿、府邸、美术馆、桥梁、住宅、街道、广场和雕塑。然而,许多外貌古老的建筑内部都装修成现代化生活的环境,配备现代型生活设施。在充溢着古意古趣的威尼斯、布鲁塞尔、卢森堡的老城区,此情此景随处可见。

西欧城市在保护老区古建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现代文明生活的做法,引起了我对上海老城厢、古镇、历史风貌区的老建筑在现代化改造浪潮中的命运选择的思索。上海近郊许多古镇被纳入城市化扩展版图之中,其历史风貌已经消退或荡然无存。一些处于现代化城建浪潮包围中的古镇,经专家呼吁抢救,修复了古街店铺、古桥、水榭、回廊、古戏台、古塔、古寺等。但陈旧破烂的民居建筑却处于二难困境:若拆除,会破坏古镇原有整体的历史风貌;若保留维修,民居的落后生活条件和环境,使居民难以进入现代文明生活。于是,保护历史遗存的专家学者竭力保持古镇民居风貌的“原汁原味”,渴望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居民对生活质量低下的旧居并无“怀旧”之情。如何走出这二难困境?明智的办法是,首先应对民居建筑进行分析,其中有特殊历史文物价值的宅院,或名人故居,或结构和质地较好的房舍,应予维修和保养;无历史文物价值而又破旧不堪的一般民房可拆除,并按照古镇民居原有的风格重建。修复和重建的民居的外部建筑风格是传统的,富有古宅韵味的,但其小区的基础设施和民居内部卫生、电气、电讯等设备则是现代化的。上海老城厢的商业街在改建中,除作为文物保护的建筑不改动外,许多商铺楼馆按古建筑风格重新修建,外形忠实历史风貌,室内融入现代文明要素。这种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改造模式,也可用于老城厢民居的改造,以求得老城厢整体保存其历史风貌而又不脱离现代文明生活。作为近代上海城市建筑历史风貌象征的石库门民居,在有选择地保留和维修中,也可采取这“原貌其外,现代其内”的修缮方略,以解决“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冲突。

 

“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

 

考察西欧城市,对如何看待古建筑、老建筑“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的概念冲突,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罗马,以废墟形态遗存的角斗场、凯旋门、神庙、宫殿等,其断壁残柱都有极高的历史原真性价值,是现今罗马城最主要的历史印象。“整旧”的含义,只是在于用高技术手段维护具有残缺美的历史遗存不再因自然风化而逐渐湮灭,任何复原性的“整旧”都会毁灭文物的真实价值。

然而,对有些结构大体未遭损毁的历史文物建筑,“整旧”的“旧”应是“原初”的意思,即经修葺保养使之保持或重现昔日辉煌的风采。这种“整旧如初”或“整旧如故”,也是尊重古迹历史原貌的“整旧如新”。有人主张,“整旧如旧”就是保持历史建筑的陈旧感,从而保持时间感、历史感。其实不应如此一概而论。意大利比萨斜塔及主教堂、洗礼堂,是已有八百至九百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建筑群,但至今维护如新,在蓝天丽日和绿茵草坪间依然显得圣洁壮美。佛罗伦萨市中心,位于海神喷泉广场的老宫,是始建于13世纪末,改建于1416世纪的古老标志性建筑。外墙由硬石堆砌的老宫保持着古朴的外貌,但宫内厅室被维修保养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陈列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精品,使人感觉回到文艺复兴清新春风扑面的历史环境。走进16世纪曾是美第齐家族府邸的乌菲齐美术馆内庭院,这里建筑立面和环境维护如新,院内鲜花盛开,并无历史的陈旧感。荷兰历史文化名城阿姆斯特丹约有四千幢四百年左右历史的建筑,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见这些建筑修葺得很整洁,毫无破旧感,可以说是“整旧如新”。但这种“新”并未破坏原有的历史风貌,恰恰保持了建筑的历史价值,又适应于居住者过现代文明生活。

我觉得,今人居住的古城、古镇和大都市中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古城古建的遗址或废墟的保护有所不同。前者是活人居住其中的家园,需要融入一些现代文明生活;后者是露天历史博物馆,可以原封不动地保护下来。我国一些古城古镇的历史形象虽然大体上“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但许多房舍院落破旧不堪,居民生活与现代文明脱节太大。对此,我们既要防止对古城古镇的破坏性改造,又要避免缺乏人性化关怀的守古态度,即把活人居住的历史性家园当作历史遗址或废墟博物馆守护。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