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经济哲学研究的基本性质的澄清,是一件关乎经济哲学纵深拓展之可能性的本质重要的事情。一般所谓经济哲学,就其整体性质而言,是对有关人类现代性经济活动这一特定事质领域的基本领会同经验实证性的现代经济学研究之间的本质关联的阐明或守护;而就其或者主要地依傍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或者主要地依傍哲学存在论基础的探讨而言,可以权宜地区分为批判的经济哲学和思辨的经济哲学。历史性维度的匮乏使得目前国内有关经济哲学研究基本性质的讨论举步维艰,同时也阻碍着对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之基本性质的真切把握。正如并不存在一般所谓马克思的经济学一样,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如果我们要使用“马克思的经济哲学”这一称谓,那么它仅仅意味着一种非哲学(形而上学)、也非科学(经济学)的“真正实证的科学”或“历史科学”,这便是以澄清资本文明的历史前提和划定其根本的存在界限为基本主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关键词: 批判的经济哲学 思辨的经济哲学 历史性维度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
近年来,经济哲学的专著出版不下十部,以经济哲学为选题方向的博士论文也明显增多,部分高校还设立了“经济哲学”专业的博士点。由此可见,经济哲学已经作为一门大有前途的新兴学科在学界取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但是,学科自身的成立并不等于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基本性质达成了明晰的共识,而这一共识的缺乏势必成为该学科研究在交流对话和纵深开展方面的障碍。为此,本文不揣简陋,试着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经济哲学”释义
国内学者使用的“经济哲学”一词至少有两种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Philosophy of economics (经济学哲学)与economic philosophy(经济哲学)。据有关学者的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大量涌现的是“经济学哲学”文献,而不是“经济哲学”文献。[1-P64]换句话说,在西方学者看来“经济哲学”主要是“对经济学的哲学思考”或者“关于经济学的哲学”。而在国内,据有关学者的统计,经济哲学的用法竟达十九种之多。[2-P175~179]这里无意对这诸种用法进行逐一分疏,而试图在西方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中,扼要地把握“经济哲学”可能的基本规定。
自从经验知识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历史性事件而成为独立领域以来,知识本身而不是知识的对象日益成为哲学的反思对象。因而有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分野:“前一个术语所关心的是研究自然事件的实际过程,着眼于构造一种宇宙论或者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明自然界。第二个术语,其任务则是对科学思维的过程进行反思,检查科学家们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以及这类的问题”。[3-P7]前者一般称作思辨的学科,后者称作批判的学科。与此相应,历史哲学也被界说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是关于历史的形而上学,寻求“发现整个历史过程的意义和目的”,“超越实际发生的事件而达到隐蔽在它们背后的计划”,“揭示历史的基本布局”等;后者考察的则是有关“历史思维的本性问题”,历史知识如何有别于其他知识而自成一类,以及历史学科中的“事实”,“真理”和“客观性”的界限等问题。[3-P9~21]
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介于自然科学和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学之间,属于所谓的社会科学。其现代意义上的“知识”性质弱于自然科学,而强于历史学。因此,在西方学界,当科学哲学几乎完全取代了自然哲学的地位,而在历史领域则有所谓思辨哲学的伟大复兴(斯宾格勒、汤因比等人)时,经济哲学的状况则有几分暧昧。但其主导的倾向仍然是经济学的哲学,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批判的经济哲学,这便是近七十年代以来围绕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展开的数次论争。
不过,国内“经济哲学”大讨论的主流倾向并非是批判的经济哲学,而是思辨的经济哲学。如果说所谓批判的经济哲学主要以经济学的发展为依托,重在考察经济知识的基本性质,对经济知识构成的前提、方法及其效用的批判性考察,那么所谓思辨的经济哲学则以某种基础哲学理论为依托,对经济活动或经济方法领域作前经济学的反思,即是关于经济事质领域的形而上学。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学科探索对象的构成奠基于特定的事质领域(诸如历史、自然、空间、生命、语言之类)的专题化,而藉事质领域的基本结构清理出学科研究的领域,又是通过先于科学工作的,即对存在畿域的经验与解释来完成的,“因为事质领域本身就是以存在畿域来划分的”。[4-P11]从对存在畿域的经验和解释中,生长出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就是这一事质领域借以事先得到领会(这一领会引导着一切实证探索)的那些规定”。而反过来说,“只有相应地先行对事质领域本身作一番透彻研究,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真正获得证明和‘根据’。” [4-P12]在海德格尔看来,学科研究的进步主要不靠收集实证研究的结果,“而主要靠对各个领域的基本建构提出疑问”,因而,“真正的科学‘运动’是通过修正基本概念的方式发生的”。[4-P11]
或许,我们现在可以更加清晰地来看待批判的经济哲学与思辨的经济哲学的关联。从发生学角度而言,思辨的经济哲学作为对人类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之基本经验的概念表达,总是先于作为对经济学科“基本概念”自觉修正的批判的经济哲学。因为前者是实证研究得以可能的条件,而后者的出现通常以实证研究的相对成熟为前提,并且常常表现出“拒斥形而上学”的面目。但是,作为对经济学科“基本概念”自觉修正的批判的经济哲学,一旦发展为“真正的科学运动”,则必然返回到思辨的经济哲学的进路,即从根基上重整对人类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的基本领会。
因而,在我们看来,批判的经济哲学与思辨的经济哲学之间的区分本身有其内在的限度。因为无论是坚持经济哲学是一种部门哲学(经济形而上学)的立场,还是坚持经济哲学是经济学的元科学(经济学的方法论),只要试图完全脱离或摒弃另一种倾向,都将导致对哲学基础与经济学科之间的本质关联的割裂或遮蔽,而对这一本质关联的阐明或守护恰恰是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的经济哲学研究的基本性质。这种阐明的方式既可以是由哲学基础尤其是存在论基础上的变革向人类经济活动事质领域的开展,也可以是由经济学科自身的困境所引发的“基本概念”的修正向有关这一事质领域基本领会、基本经验之变革的逆溯。只是当经济哲学研究的主导倾向为“开展”时,我们称之为思辨的经济哲学;相应地,当经济哲学研究的主导倾向为“逆溯”时,我们称之为批判的经济哲学。或者说,批判的经济哲学更多地从属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范畴,而思辨的经济哲学更多地从属于存在论或本体论的范畴,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所谓认识论(知识论)与存在论(本体论)并非截然分割,而恰恰是内在关联。
二、国内经济哲学学科性质讨论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如本文开端所述,当前国内经济哲学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也存在一些由于学科性质不明晰而产生的基本问题,这突出地表现为研究中的具体而整体的历史性维度的匮乏。而这种研究维度的匮乏又集中体现在对作为“经济哲学”之构成要素的“经济”与“哲学”的基本理解中。
在众多有关“经济哲学”学科性质、学科对象和研究思路的讨论中,一般都围绕着哲学、经济学、经济活动、经济理论等术语展开辨析。或者主张经济哲学是从哲学的特殊视角出发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其着眼点是哲学,落脚点则是经济学,因而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经济学的“元科学”。或者主张经济哲学是将哲学理论或哲学观点运用于经济现象和经济学理论分析,其着眼点是经济,落脚点则是哲学,因而属于应用哲学或部门哲学的一支。或者主张经济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经济学和哲学两个学科有机联盟、内在结合、相互渗透的结果。[5-P29]
这里且不论上述诸种观点的是非优劣,只想指出其中隐含的共同前提,以及可能由此共同前提而来的争论或对立的虚假性质。而我们所谓的“隐含的共同前提”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即是在上述观点中对“经济”、“哲学”等基本概念的非历史性的或抽象的态度,即对“经济”、“哲学”等概念不加反思的运用,仿佛它们有着亘古不变且为人熟知的既定内涵似的。
首先,让我们审查一下“经济”的概念。在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经济”应当具有怎样的限定呢?而在众多的非反思的运用中,“经济”一词真的具有恒定而自明的内涵吗?在西方,“经济”(Economic)一词出现较早,古希腊时期的色诺芬便著有《经济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也有大量文字讨论作为“家政”的经济事务。有不少学者便据此来论述所谓“古希腊的经济哲学思想”,更有甚者,则期望到先秦典籍中发掘“经济哲学”的宝藏,撰文阐发《庄子》、《管子》等文献中的经济哲学思想。诚然,作为一种思想史或学术史的研究,上述努力绝非毫无意义,但若将这种研究“毫无戒心”地引入到当前关于“经济哲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中来,恐怕只能让事情变得更加含混不清。根据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重要论断,“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经济”一词非但不能在对中西方古代经济思想或经济活动的编年史的梳理中阐明其本质内容,相反,这种梳理要真正彰显其历史性意义,或得到历史性的理解,还须以“经济哲学”中“经济”一词的现代含义的阐明为前提。那么,所谓“经济哲学”中“经济”一词的本质规定究竟如何呢?尽管我们将“经济哲学”区分为批判的经济哲学和思辨的经济哲学,因而似乎前者更多地以经济学为反思的对象,而后者则以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为行规定的对象。[i]但这种区分的权宜性质表明二者(包括经济学在内),在根本上从属于对人类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的基本经验。而这里所谓的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具有其鲜明的历史规定性,即现代性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学与经济哲学,看似抽象的因而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也特指现代性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活领域,即作为现代性文明之基础的“市民社会”。现代性历史条件下的“市民社会”的崛起是一种历史运动,在这种历史运动中孕育着对这一事质领域的基本经验,并形成了以此为基础的、描述市民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即经济学。
其次、让我们来进一步审查一下“哲学”概念。如果说“经济哲学”中“经济”一词在根本上从属于现代性生存方式的话,那么其中的“哲学”一词是否应该具有相当的历史性内涵呢?回答是肯定的。有些学者试图从“哲学”的词源意义(爱智慧),或关于哲学的经典的定义(如黑格尔主张哲学就是反思)出发,来推定“经济哲学”的基本性质。另一些学者则从一般哲学教科书的所谓哲学基本原理(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人、自然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总结与概括等)出发,来建构“经济哲学”的体系。我们认为,“经济哲学”的基本视域应当从与现代性经济活动事质领域相对应的哲学形态来把握。唯有从这种哲学形态出发,我们才可能在哲学根基上领会现代经济活动和现代经济学科的本质来历,才可能发展出切合当前历史语境的思辨的经济哲学和批判的经济哲学。而所谓与人类现代性的经济活动事质领域相对应的哲学形态,即是作为现代性生存方式之灵魂的西方形而上学,其突出的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其思想的核心是范畴论路向的存在论视域。
可以说,正是范畴论路向的存在论视域,为人类现代性经济活动事质领域的成立和现代经济学科方法论的自觉奠定了概念基础。在对“经济”、“哲学”概念的简略审查之余,我们认为藉此可以较为明晰地把握深入开展当今“经济哲学”研究的基本方向,亦即须从哲学基础(尤其是存在论根基的澄清)和学科背景(尤其是事关经济学基本概念之废立的方法论讨论)这样两个方向来加强理论修养。否则,有关“经济哲学”的讨论很难走出自说自话的含混局面,因而也就很难有切中事情本身的或者说真正进入了现代性历史语境的对话与交流。当然,现代性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以及现代经济学,连同使之得以可能的范畴论路向的存在论视域都另有其更为深刻的历史性基础,对此种历史性基础的阐明则是生存论路向的哲学存在论的基本课题。
三、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哲学”
在何种意义上,我们有可能和有必要谈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在许多学者的下意识之中,“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如同“马克思的经济学”一样是不容置疑的基本事实。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首先来澄清一下,有没有所谓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中,尤其是在现代经济思想史的叙述中,不乏对马克思表示敬意之举,当然也不乏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的攻击与鄙夷。表敬意者甚至认为现代经济学中的诸多重大发现都可以在马克思的著作找到思想上的渊源,而攻击和鄙夷“马克思的经济学”的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是纯粹的形而上学,是完全过时的东西,应当尽早地为它盖棺定论。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诠释中,尤其是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权威表述中,“马克思的经济学”则被视作马克思的基本成就之一。当今国内哲学和经济学学者大多也一般地认为《资本论》、《57-58经济学手稿》、《哲学的贫困》等既是经济学的、又是哲学的著作。但是,上述诸种见解都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那就是从马克思最初介入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取向到《资本论》的副标题,都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说是马克思所谓的“真正实证的科学”或“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的初步尝试。因此,与其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著作既是经济学的,又是哲学的,不如说既是非经济学的,又是非哲学的。这里所谓的“经济学”即作为市民社会科学之一种的现代经验实证性科学,而所谓“哲学”则指起源于柏拉图、完成于黑格尔的,以知识论(范畴论)路向的存在论为基石的西方形而上学。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非经济学,又非哲学,也就是说,它具有既非经验实证科学,又非理性形而上学的性质。
如果我们仍然要将这种“政治经济学批判”称作“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的话,那么我们最起码应当指证出这种“经济哲学”区别于一般经济哲学(包括思辨的经济哲学和批判的经济哲学在内)的独特品质。而这种独特的品质正蕴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批判性之中。所谓“批判”,按照
对国民经济学基本前提的澄清,由于其最终指向资本文明的根本界限的划定,而本质重要地区别于批判的经济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也同样本质重要地区别于思辨的经济哲学对现代性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之基本经验的概念表达,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非但不以此一事质领域的既定而永恒的存在为前提,反而恰恰是以从根本上改变此一事质领域的存在方式为其致思方向的。
可以说,只要人类文明的现代性即资本原则未被真正超越,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必然具有本质重要的当代意义。不过,我们并不能据此贬抑甚至否定一般所谓经济哲学的研究。因为,就当今中国的基本状况即谋求现代化的进程而言,“一般所谓经济哲学的研究”和“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的研究同样是当务之急。如果说前者将为中国市民社会的崛起和中国经济学成立奠定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后者则将为包含上述内容于其中的中国现代性原则的确立以及对这一原则的自觉克服提供最为基础性的思想视域。
【参考文献】
[1] 刘敬鲁.论作为部门哲学的经济哲学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
[2] 张雄、陈章亮. 经济哲学:经济理念与市场智慧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 沃尔什(Walsh,W.H.). 历史哲学——导论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 曾祥云.关于经济哲学的学科定位 [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4).
[6] 吴晓明.马克思经济哲学之要义及其当代意义 [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ON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 of Economic Philosophy
JIANG You-fu
Abstract: To explain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 of economic philosophy is basically link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Commonly so-called economic philosophy, in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 i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finite area of moder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positivistic modern economics, which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critical economic philosophy and the speculative economic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flective direction to the ontological fundament or to the methodology of modern economics. In the absence of the horizon of historicality, we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in grasping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 of commonly so-called economic philosophy and Marx’s economic philosophy. Just as there isn’t commonly so-called Marx’s economics, so there isn’t commonly so-called Marx’s economic philosophy. If we must use this term, it merely mean a “real, positive science” or “historical science” which is non-philosophy (metaphysics) as well as non-science (economics), namely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whose theme is to clarify the historical premises and the existent limits of the capit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The critical economic philosophy, the speculative economic philosophy, the horizon of historicality, Marx’s economic philosophy
[i]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思辨的经济哲学的对象绝不等同于作为经济学对象的所谓“经济活动”。因为作为经济学对象的“经济活动”,是对于人类现代性经济活动这一事质领域的经验实证性描述的产物。而使这种描述得以可能的条件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即通过思辨的经济哲学的努力对上述事质领域完成的基本规定。这种基本规定又以对存在畿域的经验和理解以及更为源初的对存在本身的领会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