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俞宣孟研究员在研讨会发言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市场经济轨道。在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繁荣的同时,危机和矛盾也日益凸现。目前世界范围出现的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经济的危机就是突出的表现。这场危机不仅反映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领域,思想文化领域,以及家庭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令人焦虑的问题。“谁有责任挽救危机?”“谁来承担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越南社会科学院于2009年2月12-15日在海防市召开了主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责任”的国际研讨会。来自1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代表在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反思的同时,对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9年2月12-15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责任”国际研讨会在越南海防市召开。会议由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天主教协会和德国的MISEREOR机构合作举办。来自德国、中国、韩国、老挝、黎巴嫩、危地马拉、秘鲁以及越南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与会。代表所涉及的学科有哲学、文学、历史、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等,40多位来自各界的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会议对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责任,包括政府、企业、市民社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许多学者从各自国家的经验和问题出发,论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做法,也有学者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进行了论证,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对自由市场经济引起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进行了反思。
一、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反思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的蔓延下,已经演变成巨大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萧条,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再次受到普遍质疑。出席这次会议的学者,普遍对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持批评态度,认为其弊病主要在于缺乏监管而带来许多危险。比如强势者形成垄断、弱势的个人和群体缺乏基本保障、供大于求对生产者带来高风险、恶性竞争引起的社会不公平、社会分化造成的社会排斥,以及对政治民主过程的干扰等。对于如何避免或解决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病,与会代表在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反思的同时,还试图探讨一种能够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起来的市场模式。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受到挑战
一些欧洲学者,尤其是德国学者对其国家采取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认为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病,但这样的模式也有自己的问题。德国早就实行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其目标有三:即建立社会秩序;达到富裕;促进个人发展。按德国学者的话说,与其说这是一个经济理论体系,毋宁说更是一种为了自由和社会公正的社会政治理想。这种模式曾经非常成功,从20世纪50-70年代,“繁荣一切”成为现实。由于人口增长和全员就业,建立起高税收和高福利体制,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了社会公正。但是,当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经济增长减速、失业增加、出生率减少、老年人增加,东德统一到西德,再加上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受到极大挑战,如高福利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无业者由于有了经济保障而不思进取;高税收使企业和工作者不堪重负;高税收还使工资附加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昂贵,大量产品在全球化大潮中失去竞争力,乃至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目前在德国,只有31%的人口对社会市场经济还持好评,只有13%的人认为经济条件还算公正。
2.“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在欧洲蔓延
在危机面前,改革经济模式的呼声又起,一种“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在欧洲蔓延。但是,有学者指出,在欧洲看到的“新自由主义”主张,其实与新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的完全相反。比如在德国,人们在运用“社会市场经济”概念时,又反对有计划的经济;在分析苏联教训时,又试图把自由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他们认为,这样的结合不但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上更无可能。
3.回到社会市场经济主张的原点
于是,有学者提出最好回到社会市场经济主张的原点,那就是重新明白:第一,社会市场经济不只是经济取向,它还与谋求社会整体及个人的好生活联系在一起;第二,社会市场经济根植于社会,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进程,将不断调整和改变社会市场经济的结构;第三,社会市场经济要适应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背景下去实现经济自由和竞争,而不要相信只有经济原则(如华盛顿共识)才会引导发展之路。
4.寻求一种“混合经济”模式
也有学者认为,上述良好愿望在现行德国框架下是难以实现的,而试图寻求一种“混合经济”模式。他们认为,中国和越南都是这种类型的经济模式。
二、“混合经济”模式的代表:越南与中国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模式不仅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而且是两种敌对的政体,有学者提出,现在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中国和越南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越南也在改革开放,走上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道路,虽然两国在发展阶段和程度上并不相同,但有些问题则具有共性。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把握了两种经济的协调,即有放手让市场去调节的因素,也有关键时刻国家进行调控的手段,把政府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越南与中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发展。越南的经济改革几乎与中国同步,1979年越共中央第一次接受了私营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概念,并在海防等一些地区的农村试点了分田承包。然而,越南人一般把1986年越共六大的召开作为改革开放的起始点(他们称为经济“革新”,inovation, “Doi Moi”)。“经济革新”的宗旨是要对越南的社会和经济进行彻底的变革,以加快国家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越南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自由市场机制,但这种自由市场机制应该得到国家充分有效的监管。于是90年代起,越南从计划经济迅速转向社会主义定向的混合经济,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亚洲经济第二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有助于推进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贫困的斗争。过去20年里,越南经济持续增长,尽管有自然灾害、世界经济危机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2007年经济增长仍达8.5%,2008年虽有回落,也有6.23%的增长。由此,一些人认为,越南能够取得10年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2010年前摆脱低收入国家的帽子。
但遗憾的是,现在越南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同时并进。会上,比较多的学者提供的论文都是对危机的担忧,诸如经济危机、价值危机、家庭危机,以及社会分化、教育退化、腐败成灾、道德滑坡等。
有学者提出,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政府、组织和联合会的作用,家庭和个人的地位被极大削弱。经过改革开放,越南发展了,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但为了致富,忽视了教育,以至于越南成了辍学率最高的国家,在一些农村和城镇地区的教室空关,因为辍学率达到了60-70%。有学者说,越南的改革与中国一样,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民是把国家从80年代的衰落中拯救出来的人。但是现在他们却成了最不受喜欢的人,农业物质价格一直在上涨,从2007年到2008年,肥料价格上升了200%,价格上升是压在农民肩上的新负担。还有社会的不公正,在越南,20%最富的人能够从国家关于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中占有40%的利润,而20%最穷的人只能从这些资源中拿到7%。
于是,有学者提出了越南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每个人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包括终生教育;完善税收体制,对高收入者收高税;建立司法体制,保障财产权,保护经济活动中较弱的经营者;整顿市场秩序,呼吁银行独立于政府;加强监督体系,包括舆论监督,防止官员滥用权力;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必要时国家出台强制性规则;扩大人民参与,扶持和支持民间组织,并发挥其教育和监督作用;推进课程改革,改变道德课教育方式,加强怎样做人的教育。
三、“第三只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责任
“谁有责任挽救危机?”“谁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会议热烈讨论的问题。会议对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责任,包括政府、企业、市民社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许多学者从各自国家的经验和问题论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做法,也有学者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进行了论证,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对自由市场经济引起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进行了反思,提出在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控制经济的模式中寻求“第三只手”,社会责任便可以起到“第三只手”的作用。
1.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会代表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缺失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危机已经显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萧条就是明证。但即使是德国式的社会市场经济和中国、越南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政府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从一个国家政府看,特别重要的是引导和制定社会参与的社会政策。为了市场公平运作,政府还必须发挥其管理作用,建立一个在经济增长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导向,还需要由政府建立一个公正的法律体系、现代教育、人力资本、稳定的货币、好的基础组织等等。政府不仅要承担责任来创造那些必要的条件,而且必须纠正市场的不足,并创造机会以便于弱势群体能够进入工作市场。有学者提出,由于全球化的挑战,各国政府还应推动世界组织的建立,如已经有的WTO、WHO等,并让这样的国际组织来规范和平衡各国行为。
2.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贯彻到实践中去
有代表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伴随着自由市场的过程在美国和欧洲开展起来的,最近这些年来,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和越南,企业社会责任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然而,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具有历史和文化特征,不同地域和民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亚洲,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只是局限于介绍和表述企业责任(包括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兴起,讨论这些西方的概念以及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而应当涉及的股东之间和企业与股东之间,以及政府的作用和政策等方面的责任都被忽视了。现实的状况是,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学术层面不断在讨论概念和术语,大众层面则在讨论操作性问题。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学者们提出,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一方面要在多学科跨文化的视野下进行研究,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企业伦理学、经济社会学等多方面整合研究,同时要与企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贯彻到实践中去。
3.社会组织是“第三只手”
社会组织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被与会代表称作是除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只手”。越南多以市民社会来指称各种社会组织。政府是“法治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市民社会是“协调之手”,三只手相互合作才能促进经济和人的平衡发展。韩国学者从政府向美国进口牛肉的事件,以及为对美贸易方便开辟水道而影响公共利益的事例,来说明民间力量在保护公民利益方面的作用。市民社会作为第三只手具有三要素,即作为自由与平等的市民,通过公开透明的沟通过程,可以争取到属于整个社区普遍利益的福利。韩国、越南的一些学者指出,市场经济就像一个丛林,杂乱无章,竞争激烈,这就需要建立规则,规范各方的利益。他们根据本国的经验,认为市民社会具有这样一种潜能来扮演此角色。学者们也指出,即使有市民社会,也应有对市民社会的要求,它应该是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普遍利益原则为导向的。
4.个人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有代表从理论上反思了当今的社会责任体系,认为责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价值之一。从社会的有效交往,从历史的经验过程,从当代社会的需要来看,建立可靠的社会责任体系是完全必要的。而社会责任体系的结构由三个关键因素组成,即主体、客体和中介。谁是责任的主体?如果从经济行为者来划分,可以是公司、工厂或企业。然而,如果从社会存在来看,即为个人、团体和国家,三个中的任何一方都有其自己对他方的责任。所以,个人责任也是不可或缺,或者说是最基础的。归根到底,社会责任应该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个人。
那么,为什么个人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如何来承担社会责任?有学者从人的生命自觉和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论述。因为人的生命其实是一种现象,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物体,即身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另一个是环境,如果没有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的存在也是不可想象的,正所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正因为两者的密不可分,人就时时刻刻为自身的生存而注重两者的平衡和统一。古代人,尤其是中国传统学说非常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但是,随着人对自身能力估计的加大,随着人对环境加以改造的步子加快,人慢慢忽略或者遗忘了自身的责任。因此,呼吁社会责任首先要呼吁人的生命的自觉,自觉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在此状态里,社会责任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5.责任伦理和社会伦理
还有代表提出了传统责任伦理要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问题,认为面对技术的进步、信息革命、全球化、市场经济,我们认识到仅仅建立在个人信念和主体鉴别力之上的道德意识伦理是不适应的,因为它一般被限制在内部生活和满足于依靠个人标准的选择,从现代世界观点看,其实太天真和简单。正如约纳斯所说,亚里士多德的“技术伦理”或康德的“道义论”伦理倾向的传统伦理,不能认识今天情况的严重性、深度、巨大性及相互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人们需要寻求责任伦理和社会伦理之间的共存之道。
原载《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