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大学哲学系主任罗伯特·克里斯访问哲学所

作者:发布时间:2010-07-12浏览次数:419

 

76日,美国纽约州石溪大学哲学系主任罗伯特·克里斯先生访问了哲学所。克里斯教授致力于量子力学哲学、科学史和技术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其于2006年主编的The Philosophy of Expertise一书,是关于专家的哲学问题研究领域内的第一本综合性研究文集。此次访所,克里斯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关于专家的哲学问题”的专题讲座。

克里斯教授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专家。科学研究的进展依赖于专家们发现新的证据,非科学的专业领域的构建,同样是基于专家们做出的指导。但专家的产生也引发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自封的专家、“职业杀手”专家(谁给钱给谁办事)、冒牌专家等。专家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日常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出现激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对专家深信不疑,有人则对他们嗤之以鼻。因此,如何辨识出一名专家,如何认识专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其来历,如何以专家现象为契机,深入理解这个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技术渗透着的社会等问题,都是关于专家的哲学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克里斯教授围绕专家的定义,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他首先提出,所谓专家就是那种具有“涉身知识(embodied Knowledge)”的人。“涉身知识”是指在亲身的实践和操作中获得的知识,它能指导人们在现实的活动中获得实际的效果,而不是那种仅仅从书本上学来的,未经实践应用的苍白无力的知识。一个大学里农业系科的教授和一个具有多年耕作经验的老农之间,显然后者更称得上是具有“涉身知识”的人。

进而,克里斯教授援引了英国学者哈里·柯林斯等所做的“起贡献作用的专家知识(contributory expertise)”和“由交流获取的专家知识(interactional expertise)”的区分,做了进一步说明。起贡献作用的专家是一个实践者,他的生活形式是全身心的投入研究,亲身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通过交流而成就的专家不是实践者,他的生活并没有浸入研究之中,他们通过聪明和机智的谈话就能把握了解某个领域。做出这一区分的核心在于:由交流获取的专家知识是否也可以是涉身的。

在专家知识的涉身问题上,美国学者H·德雷福斯持的是肯定的态度,他在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传统的影响下提出,专家必须是具有切身技巧的人(skill in their bodies)。对此克里斯教授表示赞同,他将此作为专家认定的第一条原则。但他也指出,德雷福斯的定义模式忽略了专家知识中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而仅仅假设其为中立。但马尔库塞等则提出,任何专家的意见都可能带有潜在的政治企图,专家意见将本来可以和应该被听到的声音排挤和消除掉了,这在高技术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克里斯教授提出,专家必须是体制的一部分,这其中又包涵了关于专家认定的两个“社会”性维度:能沟通和可辨识。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是专家,不仅是由于他博学,还因为他能把某种知识作为沟通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专家不只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顺利完成某种工作,而且他还能对此做出解释。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作为体制内一员的专家就是无用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被要求在法庭上做出“专家证词”的原因。例如解释一种DNA样本为什么能证明某人曾在某处呆过,或者为什么这颗子弹是来自这把枪,而不是那一把。

可辨识指的是作为体制中的专家,他必须借由一定外在的因素而不仅是内在的因素来对其专家资质进行证实。因为,当一个体制缺乏专家知识,但又希望求助于专家知识时,如何对自己所缺乏的东西做出准确的判断,就成了一个难题,因此只能借助外在的评价标准,但外在标准的有效性则经常被质疑。所以,可辨识问题凸显的是现代社会中,通过媒体宣传和公关等手段对某人进行包装,也可以塑造出“专家”。

针对专家知识的这两个社会维度的特征,克里斯先生还运用了诸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建造、全球变暖的科学性和由粒子对撞机产生的末日惶恐等有趣话题进行说明。

最后,克里斯总结到,专家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且有许多方面可以探讨。没有一个答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同时,对此的探讨也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是修辞学。总之,专家现象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它涉及了知识的生产或拥有方和消费和使用方之间的动态地相互影响,要说明这个问题不仅要关注这两个对立面,也要考虑其间的动态关联。

讲座引起了在场听众很大的兴趣,克里斯先生回答了相关提问。有同志提出既然涉身知识与身体实践有关,那么思辨的哲学的专家知识是否属于涉身知识。克里斯认为哲学知识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它似乎是仅限于思想中抽象的概念推导,但哲学的专家知识不可能脱离哲学家存在,哲学家则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他的生活实践与他的思想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关于为什么关于专家的哲学会在当代社会才浮出水面,克里斯先生认为,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益紧密的联系,以及由之导致的各种技术相关社会问题,诸如全球变暖、英特网应用等,这些都起到了一种放大的作用,放大了人对技术的依赖,这种依赖正是关于专家的哲学所要关注的核心所在。因此,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关于专家的哲学问题才得以显现。

童世骏所长最后对讲座做了点评。他认为关于专家的哲学问题所揭示的是当代社会中语言和行动、专家和社会、学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些在传统观念中有着清晰边界的领域,随着技术对生活的渗透(尤其是英特网),其边界正在日益模糊。知识融入社会如何可能,如何实现学在庙堂与学在民间的整合,如何理解专家对社会的引导作用等等,都是关于专家的哲学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其次,这种研究所倡导的跨学科、重实践、找案例的经验性研究方法,对传统的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也具有启发意义,值得尝试。同时也希望科学哲学研究室能在该领域做出更深入的研究。讲座之余,克里斯先生和科学哲学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又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双方就今后可能开展的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合作达成了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