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所与华东师大哲学系早就策划了双方共同举办一次主题为“六十年的哲学反思和六十年哲学的反思”学术研讨会,2009年5月9日,会议如期在浙江长兴举行,来自两个单位的学者6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含提纲)20余篇。院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童世骏研究员和华师大哲学系主任潘德荣教授分别致辞并作学术发言,来自两个单位的10余名学者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并与参会的其他学者进行了互动和讨论。
关于西方哲学:潘德荣教授对中国近六十年对西方“诠释学”著作的翻译和研究进行了回顾,认为诠释学的研究要重视知识论的立场和诠释学的方法。关于科学哲学:成素梅研究员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反思了科学哲学六十年的发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郑晓松副研究员对中国国内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安维复教授在反思科学哲学发展的同时,指出科学哲学发展的三种可能路径;郦全民教授则结合科学哲学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研究经验,认为跟踪新兴科学进行研究是科学哲学发展的未来方向。关于宗教哲学:李向平教授回顾了中国六十年的信仰历程,从多重视角论证了神圣化与世俗化的互动过程;夏金华研究员则对中国佛学的六十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总结了佛学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李似珍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教学,指出要在科学与宗教的对话视域中研究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姜佑福副研究员以国内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的翻译和研究为切入点,谈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观点和看法。关于中国哲学:晋荣东教授回顾了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逻辑的六十年的发展,认为逻辑学并不只是逻辑理论,还有逻辑实践,中国传统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所以应该重视逻辑实践的研究。
另外,郑忆石教授回顾了西学东渐六十年的发展史,指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学科如何克服各自弱点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对其进行有机整合,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童世骏研究员从哲学与政治、哲学与高等教育、哲学与知识界、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与日常生活、哲学与民族传统、哲学与国际环境等七个方面的关系对中国六十年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思考。
作为所系合作的成果,这次会议的论文将结集出版。
会后第二天,与会学者参观了长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寄情山水的间隙继续着思想的交流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