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下午,哲学所和邓中心全体科研人员在101会议室深入学习和讨论院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何锡蓉研究员主持讨论会,院党委副书记、所长童世骏研究员出席讨论并作总结发言。
何锡蓉研究员首先肯定了本所08年所做出的成绩,综合竞争力相对2007年有较大提高,排名有所提升并比较靠前,这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由于水涨船高,今年要取得进步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她请大家围绕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并联系本所科研实际,重点谈09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各研究室负责人结合本研究室或特色学科工作谈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周山研究员在发言中认为:分数排名是衡量成绩的一个方面,但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写了哪些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哪些自己的观点。关于特色学科的发展他认为要“人无我有,人弱我强,人强我避”。为此,他提出周易研究和佛学研究在中哲史是很有特色的两个新增长点,这几年申报国家课题和市级课题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展开的。希望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培植,基础研究做得好,同样能为社会为大众服务。
社会哲学研究室主任陆晓禾研究员对社会哲学研究室规划了两个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伦理学。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本着“一个基本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着眼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东欧马克思主义),多个生长点(利用每个年轻博士的特长)”的思路进行发展;经济伦理学则继续按既定规划发展。其实两个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她认为,哲学所发展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研究与教学、继承与创新、短期与长期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成素梅研究员认为,大科学时代需要大哲学,这就要求必须相互之间交流合作,通过跨学科的沟通拿出集体成果,这样的集体成果比任何个人写一本书的社会影响要大得多。关于科技哲学研究室今年的工作,她提出,一是继续召开一年一度的“理解科学”会议,每年一个新角度,做成品牌。二是在今年几乎每个人都申报国家课题基础上,尤其是年轻科研人员继续深化各自的研究题目,明确研究方向。三是有计划地安排翻译权威著作。以前在山西大学的经验是,翻译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凡是翻译过权威著作的人后来都比较容易拿到国家课题。四是把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争取让室里每个科研人员都能参与。五是支持和鼓励室里人员参与所的集体课题。
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王才勇研究员对本室研究力量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人员和力量要重组和加强。关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特色学科如何发展?他认为是要抓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东西方思潮互动研究,再就是承接优良传统如何把一些有特色、有成就的研究课题继续向前推进,如本体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曹泳鑫研究员认为,从该杂志的内容要求来看,可以成为哲学成果转化的一个平台。他对如何转化成果,合理利用平台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做编辑的科研人员提出了将科研方向与杂志内容相结合,做一个研究型的编辑的要求。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松华研究员谈了三点看法,一要有学术本位精神。二要有原创精神。三要重视团队建设。他还结合院的工作目标谈了邓中心今年的几项工作,一是出版一套《时代之思》丛书,争取打造成品牌;二是进行国情调研,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出版内部刊物《国情思考》;三时继续加大青年培养的力度,比如送到国外进修等。
讨论中,邓中心程伟礼研究员强调了打造“传世之作”的重要性,以及对邓小平理论研究要注意系统性、开放性以及对国情的研究。吴晓江副研究员认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是非线性的,不应只看考核分数多少,更应该把目光放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非常赞成把外事工作将纳入考核。
最后,院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童世骏研究员在肯定大家提出的想法和意见的同时,指出:1、社科院的理念是学府型智库。重视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并非是否定基础研究,每位科研人员要从自己出发寻找能做独特贡献的学科生长点。2、要注意把文本研究与问题研究结合起来,哲学就是解释文本、研究问题的学科。继承传统优势,是发展的纵向力量;集中团队优势,是发展的横向力量。3,要加强合作。包括哲学所与邓中心,研究室与编辑部等内部合作,同时积极推进与华东师大、复旦等单位的外部合作。另外,积极扩展与国际的合作交流。4、关于学风建设,哲学所的科研人员不仅要做到学风的规范要求,更要向高标准看齐,那就是作为研究“境界”的人,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