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副研究员在本所作任职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09-05-01浏览次数:1257

按语:哲学所规定凡是评上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都要在本所作任职报告,以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并接受同行专家的检阅。李庆云博士的这次报告就是为0710月份评上副研究员而作的任职报告。

 

428,按照既定安排,李庆云博士在本所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母体文化”的任职报告。报告会由所长助理王才勇研究员主持,在报告之前,他就任职高级职称报告制度及其相关事宜给全体科研人员进行了通气。

李庆云副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在报告中,她重点从毛泽东思想历史发展进程和理论成果的表现形式两个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母体文化(或文化土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她把毛泽东一生的文化心路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了分析:(1)少年时代接受传统蒙学教育时期,初步熟悉和接受了儒家的正统观念。(2)从1910年进湘乡东山小学到1920年期间,能够将中西文化相融合的思想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上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去。(3)从1921年到1936年,是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内在机制的重要历史时期。(4)从1937年到解放前夕,是毛泽东在理论上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期。(5)从解放初到1956年“八大”前后,是毛泽东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围绕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历史时期。(61957年以后,即毛泽东的晚年时期,这是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重新逐步扩大的历史时期。

她认为,从理论的表现形式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铸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气质,一个典型的例子,“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语言风格,也正是因为具有了民族语言的特色,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广泛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理解和吸收,也才能够真正用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建设

报告结束后,曹泳鑫研究员对报告进行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李庆云副研究员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研究该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空间非常广阔。

何锡蓉研究员、周山研究员、陆晓禾研究员、余治平研究员、吴晓江副研究员等就李庆云的报告进行了评论,或就阳明心学对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文化哲学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文化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最后,所长童世骏研究员给李庆云副研究员赠送了U盘和电子图书以示祝贺,并寄语近期任职高级职称的青年科研人员,言辞恳切,大家倍受鼓舞。他说,“作为哲学园地的耕耘者,我们要向先哲和前辈们学习,努力把问题研究与文本解读结合起来,把直觉领悟与概念分析结合起来,把学科内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结合起来;作为职业的哲学工作者,我们要设法处理好才情与功夫的关系,兴趣与专长的关系,学者个性与学府脉络的关系;作为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我们要自觉去关怀中国的实际问题,发掘中国的思想资源,追求当代中国应有的学术高度;作为上海社科院的哲学工作者,在提高日常生活的理性水平与文明程度方面,在提高中外文化交流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方面,在提高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方面,我们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