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平研究员应邀赴河北衡水参加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周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

作者:发布时间:2009-11-10浏览次数:406

116,作为董仲舒思想的研究专家,我所余治平研究员应中华孔子学会、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的邀请,专程前往享有“水市湖城”美誉的河北衡水参加“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周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

董仲舒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与文化的重要继承者与弘扬者。孔子、董子、朱子构成儒学发展史上的三大思想标杆。汉惠帝四年(BC.191),董仲舒出生于广川(今河北景县,隶属于衡水市)。建元元年,52岁的董仲舒三次应诏对策,建言武帝“立太学”、“设庠序”、“置五经博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而深得赏识。董仲舒的思想今存于《春秋繁露》、《汉书》等文献之中。汉初时代的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发扬公羊学的精神主旨,海纳百川,整合阴阳家、五行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思想资源,奠定了整个汉代经学诠释的基本架构,深化并推进了儒学的发展。

在董仲舒家乡举行的2200周年诞辰纪念相当隆重,是一次高规格、高标准、高层次的纪念活动,地方政府动员了全市的力量精心策划和安排了一系列的精彩节目,以提升董仲舒的文化影响力,使董仲舒的名字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元,中华孔子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省人大、省政协、省文联,山东省政协的主要领导,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董子后裔代表、海内外儒学及董学研究专家共300多人都到会参加活动。从纪念大会开幕式、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年全国百名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到文艺晚会、董仲舒铜像揭幕仪式,再到董子故里公祭活动,场面热烈而壮观,嘉宾云集,观者如潮。“董仲舒”已经被衡水人包装成一个重要品牌,是学术演绎成文化的一个典范。

董仲舒思想国际研讨会的学术专场,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韩国、美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埃及、土耳其、突尼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分别就董仲舒的历史哲学、中和思想、道德哲学、伦理思想、宇宙观、神学思想、经学脉络中的董子、董子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及董子的生卒年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余治平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十如更始”与“三统”、“四法”》的讲演。他指出,秦及秦汉时代的人们总喜欢把数与宇宙创造和世界生成联系在一起予以理解。董仲舒的思想里,数字“十”具有远超出运算学、符号学的含义,已经被赋予宇宙论的诠释,是世界构成的一个环节。“十”代表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与人。万物是由世界十种构成性因素而创生出来的。天道运行的基本轨迹呈圆周型,而并非一条直线。在阴阳之气运行一周的过程中,分别有东方之和、西方之和与北方之中、南方之中。阴阳之气在和、中之间周行、运转,没有止尽。不同于《吕氏春秋·应同》所主张的“五德转移”说,董仲舒则根据寅、丑、子三月确立朔始律法、制度服色,即谓“三统”。三统之中,土德最贵,由此为刘汉建德奠定了基础。董仲舒把天、地、阴、阳的自然法则有机地融合到夏、商、质、文的历史秩序中,又发明出“四法”,但它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王正月”是强调道统高于政统、法统大于治统。尽管度制、正朔、服色可以更易,甚至,朝代在变,帝王在换,但仁义道统本身却始终保持着它的原始性和本源性。

在衡水期间,应魏彦红主编的盛情邀请,余治平研究员还与《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的同仁们一起就董仲舒思想中的阴阳五行之学、董子思想的核心、海内外董学研究现状、衡水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门交流与友好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