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艾思奇诞辰100周年。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对党的理论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第一人”。为缅怀先辈,并结合中央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要求,2010年3月20日,“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哲学学会联合举办。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哲学研究所所长童世骏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教授、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王国平教授以及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陈章亮教授到会致辞。来自上海各大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张春美教授以及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分别主持了上下半场主题讨论,学者们围绕“艾思奇的哲学道路”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化’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学者们认为,艾思奇对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及其成就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既是“深入揭示社会现实”而决定的,也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艾思奇的哲学研究特点启示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立足现实与事实关联的哲学,作为敢于解释现实和面对大众的哲学。很多学者还提到,在“三化”关系中,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前提,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预先做好准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逐渐丰富起来。还有学者针对“大众化”的问题,提到,大众化不是简单化和通俗化,“大众化”首先可以从青年学生和政府官员开始,然后再涉及更广泛的领域。
研讨会上,学者们还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外来文化”、“大众化的两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艾思奇的成就和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切合社会现实来做分析,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能切中并揭示中国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及世界大势,才能争得人心,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迎来新一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