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征稿启事
《哲学分析》杂志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合办的哲学类专业期刊,以发表国内各地学者的学术成果为主,适当登载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论文和国外哲学同行的中译新作。本刊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学术创造,提倡资料扎实的专题研究和思想敏锐的文本研究,鼓励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本刊为双月刊,开设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随笔与访谈、动态与书评等栏目。欢迎国内外哲学同行惠赐佳作。
投 稿 须 知
1. 来稿须是作者独立研究成果,遵守学术规范。
2. 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
3. 来稿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以方便联系。
4. 论文类来稿的字数一般在1.5万之内,最好不超过2万字。随笔与访谈、动态与书评可附有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的照片。
5. 论文类来稿须提供300字以内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英语标题、摘要和关键词。
6. 文中注释和引文出处说明采用页下注,以圈码标注(例如,①②……),文末不列参考文献。
7. 本刊采用匿名评审,坚持择优录用的原则,拒收任何费用,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请勿一稿多投。
8. 联系方式:
投稿电子信箱:zxfx@sass.org.cn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610号905室
邮政编码:200235
联系电话:021-64280039; 021-64862266-29051
· 发刊词 ·
哲学,让世界更美好
哲学家的职业使命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自从马克思在1845年春作出那个著名论断[i]以后,哲学家们已没有理由用对世界的解释来贬低或代替对世界的改变和改造了。
但在当今时代,“解释世界”客观上已比在任何其他时代都更成为“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了。在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和“消费主义”社会,“解释”或“理解”不仅是人作为文化主体和历史主体的生存状态,而且是人作为经济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活动方式。在所谓“新轴心时代”和“全球风险社会”,科学技术虽然已能够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人类行动改变全球气候、改写人类基因,却显然无法为人类提供唯一凭借来消除价值对立、避免文明冲突。世界在未来会如何改变、人类的后代将在何处栖居,越来越不可逆转地取决于创造和运用着知识的人们、生产和消费着符号的人们,把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和意义坐标作为他们的解释依据和理解前提。
解释世界有多种方式,也有多个主体。“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的距离之所以日益缩短,就是因为如今正在解释着世界的,不仅有书斋中阅读孔夫子和黑格尔、研究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哲学家,而且有全球气候大会上讨论二氧化碳减排方案的政治家们,有基因工程实验室里尝试克隆人类器官甚至人类个体的科学家们,以及公路上因交通堵塞而烦躁不安的私家车主们,电脑前因为“偷菜”得手、“进攻”获胜而兴高采烈的公司白领或逃学少年们……关键是,由于现代科技和现代经济的缘故,他们对世界之解释往往直接就变成了所解释之世界本身的重要部分。
但尽管如此,确切些说正因如此,哲学的解释世界是不可替代的。对世界进行解释或理解,很大程度上就是把世界纳入“理性”之中,而哲学的核心任务也可以说是在最多样的意义上研究最广义的理性。不管是思考作为超越实体的理性(Reason),还是研究作为事物属性的理性(rationality),抑或是讨论作为话语根据的理性(reasons),甚至是反思作为对此类根据之态度的理性(reasonableness或梁漱溟谈论中国文化特点时一再强调的“讲理”精神[ii]),也不管是对这些意义上的理性进行澄清、辩护或补充,还是对某种意义上的甚至任何意义上的理性加以怀疑、批判和否定,哲学与多重意义的“理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关系。这种情形似乎表明,哲学有一种在不同信仰体系之间、在不同生活领域之间和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进行转译和沟通的特殊能力。哲学尽管已很难像宗教那样一手颁布这个世界的意义,一手提供另一世界的许诺,但它依旧有可能不仅以其体现的胡塞尔所说的“理论态度”[iii]而展现一种崇高的人类形象,而且通过运用其解释能力和沟通专长而影响同样也在解释着世界的其他人们,并通过这种影响而使世界变得更讲道理、更有人情。
但抽象的“哲学”并无着落;实际存在的只是具体的哲学家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及其成果,即哲学理论和哲学传统。哲学要能够通过解释世界而改变世界或改善世界,前提是哲学家们不仅有愿望而且有专长去参与文明对话、尝试领域贯通、进行学科借鉴,其中也包括在不同哲学传统之间、在不同哲学分支之间、在不同哲学观点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讨论和争辩。
创办《哲学分析》杂志,就是要为中国哲学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最近二三十年间,我国各地哲学类的院系所、学位点和从业者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相比之下,哲学类专业刊物依然为数甚少。在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已有50多年历史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哲学刊物。能够借助于这个刊物为全国哲学同行服务,我们不胜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恳切期盼一切有志于推动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参与中国对哲学贡献的人们,为《哲学分析》杂志投寄大作,为办好本刊不吝赐教,与我们一起共同培育中国哲学园地的这棵新生树苗。
在上海隆重开幕的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以同样的精神说一句:哲学,让世界更美好!
童世骏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目 录
● 发刊词 童世骏(1)
● 哲学专题讨论
论理词与论理 陈嘉映(1)
真理、道理与思想解放 王庆节(17)
最大化合理性、个人观点与道德理由 张 曦(32)
公共理性与公共领域理念的扩展 谭安奎(44)
● 哲学传统研究
中国哲学史:问题与视域 杨国荣(63)
如何理解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江 怡(72)
康德眼中的公正世界秩序 托马斯·博格(81)
展开: 关于启蒙历史一个侧面的考察 韩水法(91)
●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宗教、法律和政治
——论文化多元的世界社会中的政治正义 尤尔根·哈贝马斯(105)
宗教批判与意识现代化 居纳尔·希尔贝克(117)
儒家文明的教养的意义 郭齐勇(131)
●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中医的科学性与两种科学概念 倪培民(139)
“没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之批判:波普、哈克和波兰尼 郁振华(147)
● 随笔与访谈
影响我的十二位哲学家 希拉里·普特南(158)
德国古典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及推论主义的语义学
——罗伯特·布兰顿教授访谈(上) 陈亚军(170)
● 动态与书评
科学实践哲学在中国:缘起、现状与未来 吴 彤(178)
科学哲学的集合论进路
——读《科学结构的表征与不变性》 成素梅(185)
文化如何才有重要作用?
——读《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童世骏(191)
英文摘要与关键词(197)
英文目录(200)
[i]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57页。
[ii] 《梁漱溟全集》(第3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0页。
[iii] E. 胡塞尔:《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 吕祥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