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素梅研究员在我所做学术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11-01-10浏览次数:100

 

作为哲学所研究员年度系列报告之一,201114,成素梅研究员在本所做了题为《语境论科学哲学进路的目标定位与问题域》的学术报告,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主持报告会,计海庆和张帆分别担任点评人,全体科研人员参加,并与成素梅研究员展开了积极的学术互动。

成素梅研究员的报告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科学哲学的演进脉络;二.科学哲学的重新定位与发展;三.语境论科学哲学的目标定位;四.语境论科学哲学的问题域转换。

她首先回顾了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认为这些学术流派的共性在于,都是立足于逻辑和历史的文本分析。具体表现为:从语言上:语形-语义-语用;从发展形态上:科学语言学-科学解释学-科学修辞学;从方法上:从本文分析-实践分析-语境分析;从论题上:科学结构—理论变化-知识评价。在当代这样的研究方式遭遇到了实践的挑战,忽视科学活动的实际运行过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的科学哲学研究迫切需要在既重视科学文本分析也重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寻找到一个解决科学哲学问题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这就是语境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接着,她指出,科学哲学需要成为架起科学与哲学的桥梁:一方面尽可能本真地理解科学;另一方面尽可能多视角地阐述哲学问题。科学哲学需要通过综合考虑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思想体系以及科学实践等复杂因素来研究哲学问题,但是同时并不意味着主张把科学哲学研究完全还原为经验研究,而是主张基于科学的当前发展,重新审视与回答传统的科学哲学问题。承认关于知识、实在和伦理的哲学问题比经验科学中的问题更具有普遍性,但是主张对这些哲学问题的讨论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进而,成素梅研究员指出,当前对语境论的研究存在三条进路,即:

语言哲学进路:语境论1;科学实践哲学的进路:语境论2;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的进路:语境论3

语境论1的目标是讨论认识论中的语境论和认识论的语言基础;语境论2的目标是从实验室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实践视角理解科学;而语境论3是从对Expertise的研究入手,是当前更具价值的研究进路。

    成素梅研究员认为,语境论科学哲学进路就是为传统科学哲学进路面临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对立提供一种方法与视角。基本的出发点是,试图基于当代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扬弃二元思维方式,重新阐述科学认知的客观性,进而更合理地理解科学。而研究方法就是找到一个视角把前面的三种语境论整合起来。语境论科学哲学的目标是,研究技能性知识的获得、应用和评价问题。技能性知识是指人们在认知实践过程中或具体的技术活动中所掌握的知识,或者说,是指人们只有在经过具体参与和实践之后才能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与“做”相关,而非纯粹的思辨。

    报告结束后,与会科研人员包括童世骏所长,周山研究员,计海庆,张帆,戴潘,赵克,郑晓松等人分别就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语境论中的循环论证问题、语境论的纲领、语境论与自然主义、技能型知识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与成素梅研究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成素梅研究员做了一一回应,强调指出“语境”这个概念和“背景”之类的概念是不同的,更强调语境的个人主观的介入性,而非客观的背景。但同时也指出,对语境论的探讨还处在初步阶段,很多领域有待深化和进一步的充实。

最后童世骏所长做了总结发言,认为成素梅研究员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科学哲学最新的发展动态信息,也启发我们思考更多相关的哲学问题。但同时也指出了语境论面临的一些可能的理论困境,并期待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多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