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逻辑学四个硕士点,以及与复旦大学合作的科学哲学博士点,因此,研究生教学工作一直是我所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今年新生开学之际,哲学所专门召开了研究生教学经验交流和工作讨论会,有针对性的就如何更好的完成研究生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了经验交流和讨论学习。会议由所务委员会副主任、总支副书记何锡蓉研究员主持。
首先,我所的几位长期以来担任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的研究员谈了他们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去年刚刚退休的我所外国哲学硕士导师翁绍军研究员这次专程回来参加讨论会。他首先谈了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他着重谈了哲学就是哲学史,讲哲学史又要讲出哲学的味道,在讲授过程中,他始终注意这两者关系,做到专业性与生动性的结合。他还谈到,多年来,他和学生一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课堂上首先讲授课程,把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扮演好一名教师的角色,随后就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与学生们以朋友般的平等身份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他还举了一些亲身体会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具体是如何解决的。这给了大家很多的启发。
接着逻辑学硕士导师周昌忠研究员谈了教学相长的体会。他认为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导师在教学中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教给学生,而这个过程本身又是一个论证和完善自己的论点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提问与反馈,导师需要做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导师本人也能够重新发掘出许多新的东西,这对师生双方来说可谓是“双赢”。
中国哲学史硕士导师周山研究员更是系统的提出四点“关系说”来总结他的研究生教学体会。他认为研究生教育不同于中学和本科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导师的重要性。研究生的导师应当能够协调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专业与学科的关系。要通过课程设置和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阅读以及专题论文的写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不仅仅是相关的学科知识;二、知识与学识的关系。知识与学识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含义的概念。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或是某些领域的知识,有的人知识丰富,有的人相对较少,但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经过自己的理性反思,才能够上升到学识层面。导师应当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升华过程;三、师生关系。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样。你能够发自内心的真正对他好,他就能理解你的严厉与慈爱,从而也就能够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四、成材与工作的关系。有的学生读研究生是为了做学问,而有的学生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于是,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面对成材与工作的态度的不同,也决定了导师所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因材施教。对待准备做学问而又确实有这个能力的,应当在学术上对其严格要求,倾心指导;而对为了在其它方面谋发展的学生而言,应该帮助其完善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导师陆晓禾研究员认为,导师最重要的责任是确定自己要培养出怎样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因为很多学生尽管看上去有自己的学术、人生规划,但由于受到年龄、知识背景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局限,他的想法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从事或是适合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因此需要导师进行指导。更多的时候导师应当明确这个学生应该被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才,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进行探讨沟通。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动眼和动手能力,避免出现现代许多知识分子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另外,还要分清做学问与做人的关系。不能学问归学问,做人归做人,而应当知行合一,于生活中见学问。
吴晓江副研究员还提出导师应当为学生开出参考书目。因为现在市面上的书籍林林总总,要想都读完是不可能的,有些不必要或是对所研究的专业没有太大帮助的书反而会浪费掉很多宝贵的时间。因而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导师为学生开参考书目,这样利用自己的学术经验可以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他还认为导师应该在丰富授课内容上下功夫,要跟上学术的发展进步,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
俞宣孟研究员提出,今后凡涉及全所研究生必修的专业课应当一起上,并由特定的在相关方向上有所造诣的老师进行讲授。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避免教学资源无谓的重复浪费,还有利于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同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受到启发,完善各自的专业背景,也能够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与分析,有利于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同时能够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另外,他还建议应经常开办讲座。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讲座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我们社科院在这方面显然做的还不够好。我们应当积极利用我们手中的资源,为同学们多开些讲座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为有不同专业兴趣的同学提供了解其它学科的前沿问题的机会。此外,经常性的开办讲座对我们的科研人员的表达能力的锻炼也是不无裨益的。
最后,何锡蓉研究员做了总结,她认为研究生教学不仅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工作,而且对于我所的科研来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意义:一、能够教学相长。正如前面几位研究人员所提到的那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的能力;二、为学术培养后备力量。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三、是检验科研、教学水平的依据。适度的教学任务对我们科研人员的能力也能够从另一个侧面进行检验。她还就今后研究生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提出了几点意见:1,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完善;2,合适教材的选择;3,动员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参与教学工作。4,多创造研究生与所里科研活动接触的机会;4,逐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会上,许多原来没有参加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科研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讨论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大都表示今后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这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