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2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在浙江南北湖共同举办题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思考”的研讨会。这是我们建立所系每年学术联谊的第四次活动了。今年4月初出版了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资深研究员周山主编的著作《中国传统类比推理系统研究》,华东师大哲学系的晋荣东教授也是主要作者之一。研讨会围绕着这本书的内容展开。哲学所所长童世骏研究员主持会议,华东师大哲学系系主任潘德荣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两单位的学者近50人与会,共有11人作了正式发言,4位教授作了即兴发言。
周山研究员作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主要结合中国传统逻辑的发展谈了人类思维模式的多元性;晋荣东教授谈了先秦推类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指出推类与类推的差异;高瑞泉教授以“具体的心灵”能照多远为题分析了我们实际上如何思考问题;陈常燊博士谈了二元思维及其对世界的割裂问题;鲍永玲博士谈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两种模型——疏通“水道”和滋长“端芽”;李似珍教授分析了中国哲学研究中的李约瑟影响;郦全民教授谈了自然认知与中国文化;李元博士谈了普遍主义思维方式的局限与价值僭越;陈祥勤博士从本雅明纯语言学分析了中国唯象思维的语言本体论基础;蔡蓁博士剖析了李泽厚的情本体说;杨宏声副研究员考证了中国革命思想源流。
在沪的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薛华研究员也应邀与会,他充分肯定了周山研究员对周易类比推理的研究,并畅谈了对易经等中国传统经典的认识;杨国荣教授从实质与形式两个层面谈了逻辑问题;郁振华教授强调了范例推理(example reason)与类比推理(analogical thinking)的相关性;成素梅研究员提出与形式推理逻辑相对的科学的实践推理和中国的类比推理有相通之处。
潘德荣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说,大家围绕周山研究员这部著作进行的发言和点评很有启发,也很有效果。他同时指出,周山研究员在书中谈到的两种思维进路——数字卦进路与象形文字的进路是不同的。认为象形文字比数字刻划符号更原始,中国文明没有失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字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