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专报工作特点和写作方式,促进我所的学术成果转化,9月27日,我所邀请了上海社科院舆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晓明、上海社科院《社会经济问题专报》编辑部主任冯叔君为科研人员做专报工作辅导报告。多年来,我院的专报工作在反映现实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和反映舆情等方面,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及智力支持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晓明老师首先介绍了全国舆情工作的基本概况,及我院舆情中心的发展历程、自我定位及特色。舆情就是指民众的意愿,反映人们对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的情绪意见看法和态度。做为全国知名智库下属的舆情中心,上海社科院舆情中心立足事实,着眼于服务中央决策,依托深厚的学术底蕴,充分发挥其在学界的影响力,挖掘高水平的理论资源,把对于舆情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剖析定位于“对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问题深度分析”,这已成为我院舆情专报的特色与品牌。刘老师以一些专报事例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发现问题,提炼观点,冷静分析,形成对策。结合我所的特长和专业,刘老师谈了哲学的大有可为,她鼓励各位科研人员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留心身边的公共议题、热点问题,积极参与专报的写作。
冯叔君主任则重点从专报的选题立意、写作风格与技巧等方面给大家介绍了经验,并将优秀专报的特征概括为八个字:“开门见山、顶天立地”。“开门见山”即要重视引言部分,中心思想和主旨要明确,把握专报体例与学术论文之间的微妙差异,力求思想有深度,而语言可读性强;“顶天立地”即选题或着眼大局,如宏观战略、大政方针;或关注切身感受,从老百姓关心的日常生活中找议题,分析到位,建言献策。他特别强调,从哲学地高度写专报更有独特之处,更能占有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并建议将哲学与其他学科“碰一碰”,碰撞出思维火花,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在报告后的讨论中,周山研究员结合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社会责任感谈了专报工作的重要性,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写作专报的经验。陆晓禾研究员则在舆情专报的学术性把握上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探讨。
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在总结时她说到,两位老师的辅导报告体现了专报写作的理论性(需要深度分析)、政治性(为政治服务)、实效性(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时效性(紧跟热点问题,把握现实动态)等特点,报告对于我们了解大局,注重思考社会事务,掌握专报写作方法等,都很有启示作用。她号召科研人员心赋责任感,关心天下事,力所能及地作些为政府为社会建言献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