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所外哲室陈常燊参加了三次学术活动,简介如下: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与世界:第七届分析哲学国际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期两天,有来自中、法、意等国及港台地区的上百名学者向大会提交论文。陈常燊在“语言哲学”专场作了题为“语言能否描述其与对象共有的逻辑结构?——公孙龙子、维特根斯坦与罗素、塔斯基之比较”的报告,与武汉大学陈刚教授、台湾阳明大学的王文方教授等学者就公孙龙子的“指物”概念及中西哲学比较如何可能等问题展开交流。
2011年11月3日晚,应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邀请,陈常燊在首师大人文楼604作了一场题为“心动不如行动——行动的合理化问题”的专场报告,主要研究视角是分析哲学家戴维森的行动理论及合理性理论。与同行和同学就行动的逻辑一致性、行动的描述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二小时的专题交流。
2011年11月5日,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邀请,陈常燊赴北京小汤山国际会议中心出席“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心灵哲学学术研讨会”。会期两天,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德国洪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维特根斯坦专家20余人共聚一堂,研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心灵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陈常燊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的河床——《论确实性》中的‘哥白尼式革命’”的报告。用“一个区分”、“两个维特根斯坦之谜”、“四个隐喻”、“四个反思平衡”、“批判性继承”等思路解读作者在《论确实性》中发现的“哥白尼式革命”。
陈常燊感言,参加这些学术活动 扩展了自己学术视野,加深了他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结交了大量学界同仁,他还积极宣传介绍了我所的《哲学分析》杂志,并且邀请相关学者在适当时机访问哲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