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教授来哲学所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发布时间:2005-02-01浏览次数:456

 

       118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陈嘉映教授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交流的主题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在这次学术交流会上,陈教授首先就哲学的知识与具体科学的知识之间的区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哲学的工作是进行意义的研究,因此对于哲学而言,没有具体意义上的知识;而具体科学的工作是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也就是说,具体科学的知识是建立在对经验的总结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具体科学的知识是以经验世界为载体和目的的,但哲学的意义在于澄清概念而不是处理经验世界的具体问题。

接着他阐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的部分内容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维特根斯坦早期提出,所有的逻辑命题都是同语反复,与经验无关。例如,“红色比粉色更深”就是个逻辑命题而不是经验命题。逻辑命题的真理性表现在它不是具有普遍性而是具有必然性,例如“今天会下雨或不下雨”就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逻辑命题。他认为命题是对事实的描述而不是对事物的描述,如语言学家们讨论“什么是表象”,而哲学家们则讨论“我们怎样来运用表象”;维特根斯坦从不说哪个命题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而是说某个命题是有意义或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要通过语法考察来解决哲学问题。

对于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治疗说”理论他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哲学就是针对语言对我们的知性的蛊惑进行斗争的工具。“治疗”的特定对象就是这种蛊惑,“治疗”的具体方法是进行概念的分析与考察,而不是创造新的概念。维特根斯坦的“治疗”理论同弗洛伊德的相比的一点很大的不同:弗洛伊德的“治疗”理论要求被治疗者只要把事实全部告诉治疗者就可以了,被治疗者不需要了解什么;而维特根斯坦的“治疗”理论还要求治疗者要把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过程等全部告诉被治疗者,让被治疗者也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

    陈教授在他的报告中还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新意的观点和看法,他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发言讨论……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双方均表示今后要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我们社科院哲学所的资源进行共享,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