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增强经济伦理学创新学科成员交叉学科研究的自觉意识和能力,特别是促进标志性成果的讨论和研究,经济伦理学创新学科创办了学科论坛,并于2015年3月10日下午,举行了第一届论坛,借团队院外成员、美国圣母大学恩德勒教授(Georges Enderle)来上海筹备世界大会之际,作了关于经济伦理学科框架以及世界经济伦理学前沿问题的交流发言。经济伦理学创新团队成员以及本院研究生参加了论坛并展开了讨论。论坛由学科首席专家陆晓禾研究员主持。
首先,陆晓禾简要介绍了恩德勒教授。作为欧洲第一个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欧洲经济伦理学网络和“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创始人之一,恩德勒是国际著名经济伦理学教授。他于1992年任美国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约翰T.赖安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并研究中国经济伦理问题。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理解企业决策在世界经济中面临的伦理挑战,在世界多元化和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它们如何分析、面对各种伦理挑战,改善企业文化和改进背景制度。在全球化伦理、财富创造的伦理问题以及企业责任方面发表了许多著述。最近几年,他提出一种全新的财富创造概念,并令人感兴趣地将之运用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
讲座开始,恩德勒教授说明了他此行来上海的目的主要是磋商2016年第六届世界经济伦理大会事宜。世界经济伦理大会是国际企业经济伦理学会(ISBEE)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学术界、企业界、政府及民间组织讨论企业及经济伦理问题的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2016年世界经济伦理大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恩德勒教授希望此次合作能使大会顺利圆满地召开。
随后,他报告了近年来他在企业责任方面的研究。首先,他说明了道德与伦理的关系,界定责任的内涵。他认为伦理学是对道德的研究,它是一种试图使我们个体和社会的道德经验产生意义的体系,它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确立个人行为应当的原则;追求应有的价值和生活中应该培养的品质。
其次,他分析不同社会体系和结构下经济(财富)、政治(权力)、社会文化(知识)以及自然(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模型。通常,自然都是社会体系和结构中占最大比例的部分,其余三者多数情况下会有交叠,随体制不同交叠重合的比重有所变化,极端情况下,也有三者完全不相交的案例。
再次,他建构了三维坐标系,分别是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坐标,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坐标和外国形态、帝国形态、国际形态和全球形态坐标,解释在三维交叉的形态下个人、企业和政府分别应该承担的责任。他援引罗尔斯关于共识的概念,强调三者互相制约、平衡的关系。
最后,恩德勒教授分析了责任与个人生活质量指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责任之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他认为经济只是保证幸福持续性的很小一部分因素,它甚至只是物质条件的一部分,而不能列入幸福的直接因素之中。相比之下,健康和工作生活的平衡等无疑是最重要的。
论坛过程中,恩德勒教授提出的观点和问题不时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与会者对经济伦理学的框架以及当代最突出的责任概念包括在中国传统和语境中的理解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论坛有助于团队成员了解国际经济伦理研究前沿,加强不同学科和研究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学科还将继续举办论坛,要求团队成员都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发挥团队的力量,同时也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与会,努力把学科队伍建设与学科成果研究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