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易研究会“《周易》与华夏民族精神学术研会暨2016年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作者:发布时间:2017-01-05浏览次数:301

 20131223日,由上海周易研究会主办,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周易》与华夏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上海周易研究会年会在上海社科院101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共分为上午的学术研讨会及下午的学会年会两个部分,由上海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黄凯锋主持。上海周易研究会会长周山,上海哲学学会副会长何锡蓉,市社联学会处代表王克梅、卢红青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等高校和科研、出版机构的学会理事和周易研究界的同仁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克梅处长首先致辞,她对刚刚成立一年多的周易研究会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上海周易研究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周山研究员,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上海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哲学系陈居渊教授,上海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张荣明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周山研究员的报告从华夏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核谈起,结合周易研究,进一步阐发“天地合德”,“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具体内涵。他从“忍”(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忧”(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曰在渊,无咎)、“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三个角度分析了“自强不息”的内涵,从“柔顺、谦后”角度解读“厚德载物”的内涵。何锡蓉研究员的学术报告主题是“哲学的伦理转型及其对中国哲学的意义”,她从哲学研究的宏观视角入手,指出哲学伦理转型具体表现为转向对生存哲学、生活哲学的关注,且更加集中到对道德、伦理之域的研究。哲学许多分支出现了明显的伦理学转向。这种转化的外在根据是时代的需要,内在根据是哲学学科的自身发展。这一转向关涉到当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也关涉到哲学的未来发展走向。哲学的伦理学转向对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将有助于理解和澄清本就崇尚天人合一、尊崇生命意义等伦理关怀的中国哲学的本来面貌。她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以易经为例展开主题:《易经》中生发出来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哲学样式乃至中华民族精神都影响至深,在儒、释、道三个信仰体系中都可以找到思想材料进行佐证。陈居渊教授的报告则是从文本入手,着力于论证《周易》与《孝经》基本思维模式的自然融通,他认为,这种通融主要表现在普遍联系、直接联系与多样联系等层面,这种双向的联系具有使各种具体事物之间与不同指向之间的相互阐发、相互定义的特点。《周易》的象征哲学与《孝经》所体现出的那种较为直白的哲理,把抽象理论问题变成现实实践问题,把客观存在问题变成主观自我问题,彰显了《周易》的象征哲学与《孝经》哲理互补性的特征。《孝经》反映人们头脑中的享祀宗祖、爱敬父母、家规严明、丧葬制度等各个层面的孝道意识,不仅丰富了《周易》的象数语言,而且反过来也影响了《周易》孝道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充满神秘色彩的《周易》得到了通俗易懂的解读,深化了对《周易》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使一向被视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孝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儒家经典,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周易文化与弘扬孝道文化都具有现代的价值与意义。张荣明教授的发言是从历史考据的角度,阐发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周易》一书的定型问题,可以采纳朱熹所言易本为卜筮作,以及占卜个人乃至国家前途的著作。结合孔子的生平及思想言行,孔子所谓的“五十而知天命”与其暮年忏悔“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何自圆其说?援此而论,后世研究者对于孔子所称“五十而知天命”大可表示怀疑。四个主旨报告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呈现了当下周易研究与儒学研究、西方哲学研究之间的交织与互动。

下午学会召开了2016年度年会。学会副会长、陈居渊教授向大家通报了本年度山东大学东亚易学国际研讨会的基本概况。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凯锋研究员通报了201611月召开的学会常务理事会暨近代易学研究反思讨论会的情况,此次理事会全票通过了增补上海社会科学院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姜卫红为副秘书长的决议。最后,周山会长总结了2016年度学会的活动并展望了2017年学会的工作框架和基本计划。他介绍了学会在本年度学术研究上出版的成果和获得的奖项以及学会前往沪上高校、主流媒体、居民社区、企业公司等开展不同层次周易文化讲座的情况。还介绍了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小型前沿学术研讨会以及积极开展与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等跨学会交流的相关信息。2017年,学会将在系列主题讲座、跨学会合作交流、推动高校及科研机构《周易》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估、面向大众推广普及周易文化、积极申报社联学术活动月、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合作推广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周山会长希望全体会员在深入研究《周易》基础上,多出精品成果,致力于形成上海自己的易学研究风格。

年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