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陈家琪教授来哲学所做学术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17-03-02浏览次数:73

2017228日上午,同济大学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研究所所长陈家琪教授,应邀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做了题为“哲学与时代”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何锡蓉研究员主持。

在报告的一开始,陈家琪教授就说道:“怎么理解哲学,怎么理解时代,怎么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我想,这就是‘哲学与时代’这个话题马上会引申出的三个问题。” 随后,陈家琪教授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怎么理解哲学?陈家琪教授从追问哲学的方式和哲学的作用两方面做出了回答。他首先指出,哲学是什么?这样一种提问方式是不恰当的。这种提问方式即是尝试对哲学进行定义。但是,在康德看来,哲学是一种先天接受的概念,因而是无法定义的。在此之后,陈家琪教授又提到了哲学所具有的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哲学提供给我们善的秩序以及改变世界的观念,另一方面,哲学则负责捍卫这些观念,并使其具有生命力,而不至于成为一种干枯的、死掉的或者形式化的东西。

怎么理解时代?陈家琪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式的剖析。首先,陈教授指出,判断一代人的标准就是,看他们是否共同经历过某一群体性的大事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就是“文革”和改革开放。中国古代以30年为一世或者一代,也就是说,每过30年总会发生大事件。但是,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标准变快了。每隔10年就会区分出一代人。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时代呢?陈教授指出,对于时代的认识需要通过比较,而比较的关键就是要对事实进行判断。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将事情、事实、事物这三个概念放在中国的语境里来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比较大的事实,它是一种出乎人们意料的、打破惯有秩序的一种大的事实。事件归于事实之内。事情是变成事实的东西。先有事情,之后才可能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判断”呢?陈家琪教授指出,对于判断,我们需要注意地是,首先,判断离不开语言符号,判断需要权利,同时判断也受到权力的制约。其次,判断与理性、知识、学问的大小没有关系,但是与人的情感有关,它涉及到思索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阿伦特所谓的“平庸的恶”,就是指只行动而不思索。再次,良知本身不下判断,但这并不否认良知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最后,我们需要承认有些人有特殊的判断能力。

怎么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在对前两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之后,陈家琪教授指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宗教、科学、艺术、政治、情感这五个领域中,大量的事实都堆积、发生在我们面前,逼迫我们不得不做出判断。例如,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他宣布禁止七个国家的人进入美国。欧洲的今天,法国禁止女性伊斯兰教徒缠头巾,但却遭到了强烈地反对。这些都是研究哲学的人不得不去关心的事情。但是,在我们对这些事实进行判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对错、善恶的根本依据,这就需要我们独自做出判断,这也使得这个时代令人不安,并且有一点捉摸不定。

报告结束后进入讨论环节。余治平研究员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我们无论如何都是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之中,但是,作为研究哲学的人,我们却没能匹配这个时代的伟大,就此而言,我们都有愧于这个时代。随后,何锡蓉副所长也做了总结:陈教授把“哲学与时代”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讲得很接地气,既有抽象的理论层面,又有现实的关怀,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