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所今年共有12名硕士毕业生参加答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人、中国哲学3人、外国哲学3人,科学哲学2人,伦理学2人。6月初,各学科邀请的答辩导师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本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以及本所的教授和研究员。同学们最终都顺利通过了答辩,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2017年6月27日,哲学所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毕业典礼。党总支书记、副所长黄凯锋研究员主持了典礼,全体毕业生和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典礼。会上导师代表陆晓禾研究员、毕业生代表蒋益、李靖分别发言,最后由副所长成素梅研究员代表哲学所给同学们送上了毕业寄语。
陆晓禾研究员深情回忆了三十年前自己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毕业时的三位答辩导师周抗、傅季重、马伯煌,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她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祝贺大家毕业成才,同时也感谢大家三年期间给老师带来的帮助和快乐。最后陆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一是“要诚信和创新”,二是“要有理想,不忘初心”。陆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生动的例证解读了两句话的要义。
学生代表蒋益和李靖分别发言,两位同学都饱含深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蒋益同学在发言中说,“我们在最好的年华里,来到了博雅渊深的哲学所,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导师,受到了德学兼备的教育。人生如此,我们更当不忘初心、奋志前行。三载好年华,一生哲学所,永远的老师们!”李靖在发言中说:“这三年,是成长与进步的三年:跟随学识渊博的老师们,尝得思想文化之精妙,阅读‘无用之大用’的经典之作,拓展我们的思想。在老师们的指导之下,我们渐渐明白钻研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慢慢打磨。老师们用丰富的人生智慧,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来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对待科研,同时以一种关注现世的知识分子情怀和对于专业知识的热忱,为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树立了榜样”。
成素梅研究员在最后的毕业寄语中说,三年的相识、相伴、相知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彼此一生的财富,与高校相比,你们在哲学所接受了私塾般的哲学教育,完成自己人生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常态。虽然这个世界为每个个体提供了平等的机遇,但有幸接受了哲学教育的,通常会比其他专业的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在你们的身上已经或多或少嵌入了哲学的睿智,或多或少拥有了哲学的敏感性。最起码,我相信,你们会懂得,会选择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工作,来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目标。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在谈到如何理解量子力学时说,在人生的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这句话同样适合赠送给即将走向社会的你们,凡事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受人尊敬之人,做高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