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胡发贵应邀作学术报告

作者:张禹发布时间:2018-06-04浏览次数:154

2018529号上午,江苏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胡发贵研究员受邀作了题为“朋友有信”的学术报告。此系哲学研究所“人文演讲”系列讲座2018年第8期,也是哲学所“60周年庆系列学术报告之一。讲座由哲学所副所长成素梅研究员主持,全体科研人员和部分研究生参与了交流讨论。

胡发贵研究员首先就“朋友有信”问题的提出作了具体的介绍,通对“五伦”关系中各自不同属性的区别,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此来凸显朋友之“信”的特殊性。认为“‘有信’,即朋友之间应追求、讲究诚实无欺”,并通过对《论语》、《周易》、《吕氏春秋》以及《中庸》中朋友之“信”的探讨来说明朋友之“信”在古籍中广泛存在。他认为,“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在人际间的亲、情、势三个层面上,朋友都迥异于其它四伦,必须有一种特别的粘合剂来维护,这就是诚信”,诚信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因与其他四伦有着重要的区别,朋友之情并没有直接感情或者利益的连接,而是凭借自我之心想联系,故而与其他关系在属性上不同。

接着,胡老师通过“朋”与“友”在辞源学上的不同来探讨“朋友”关系,认为朋友意指“相互支持、认同的亲密伙伴。”通过对“五伦”中各自关系的分析,将其中的关系属性分为两种即“天属”与“人属”,认为五伦中父子、兄弟为天属,而夫妇、君臣、朋友为人属义合的关系。父子、兄弟关系属于“天属”即是从血缘关系而言,而人属关系则是基于利益亦或信念的人为建构。在胡老师看来,“天属”关系是“先验而牢固”的,比如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虽然历史上会经常出现父子相争,兄弟相争的现象,但总的趋势二者之关系依然是不可分离,密切相连的。在“人属”关系中,夫妇的关系在社会规则中依然是属于稳固的类型,我们并不能排除夫妇关系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但总会被社会伦理道德规则所束缚而回归正当。正如胡老师所言“婚姻之始不仅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还有‘六礼’的严格社会控制措施,在传统社会;婚姻是具有某种神圣性的,由此,夫妇关系也就获得了自身的‘历史’牢固性”。虽然属于“人属”关系的夫妇关系是后天人为构建的,但这种构建已成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夫妇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古代礼制的束缚中,故这种关系也近似于“天属”而难以更改。但与此不同的是,“五伦”之中朋友关系却不受利益以及礼制规范所制,不仅在人与人自由的关系之上建构,而且最具“诚”的品质。胡老师对朋友关系的特质作了如下的概括:首先,引用夫子“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来说明与兄弟和顺亲切的关系不同,朋友注重“相互批评以择善求德”。其次,“朋友数,斯疏”,即认为朋友之间关系会因为太过苛责而生疏,故而朋友关系具有“疏隔性”、“易变性”以及“欠牢固性”。再次,朋友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由和自主的”。朋友之间不受利益限制,是一种同道者的关系。第四,朋友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胡老师特以“忘年交”来说明朋友之间因义而结,不受地位、年龄、财富的限制而具有平等性。最后,朋友关系“同异在我”、“朋友关系的选择是自由的”。因朋友关系不受功名利禄的限制,故其交友能“随心所欲”,胡老师指出“这种关系是开放的,是充满弹性和有活力的,是高度自主的”。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哲学所研究员夏金华老师对报告作了点评,提出对于朋友之“诚”应该更加深入展开的建议,张朋老师亦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报告人展开讨论。胡发贵研究员进行了一一回应并对所提问题表示感谢,期待有机会再进一步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