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成功举办第32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中国选拔赛

作者:施璇发布时间:2024-01-23浏览次数:146

2024年1月2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功举办第32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中国选拔赛。哲学所副所长成素梅研究员在开幕式致辞,原所长方松华研究员在闭幕式致辞。来自北京、重庆、杭州等地以及上海本地的55位中学生正式报名参加此次大赛,展开激烈角逐。华东师范大学季桂保教授、徐竹教授、复旦大学苏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赖长生副教授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素梅研究员、计海庆研究员、赵司空研究员、赵琦研究员八位专家学者组成评委团,经过严格细致的多轮评分,最终12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Olympiad,简称IPO或“奥哲”),是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主办,每年由一个国家承办的面向全世界中学生的国际比赛。这项国际赛事自1993年至今举办了31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参与这项比赛,在国际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按照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组委会的规定,除了承办国可以派出10名学生外,每个国家最多只能派出2名学生参赛,所有参赛选手都需要经过国内选拔。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为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的成员单位以及“奥哲”在中国的授权组织方,自2012年起开始组织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的中国选拔赛(简称“奥哲中国赛”),带领中国队赴海外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了巨大进展。2019年中国队队员林燕盈夺得银牌,实现了该赛事的零突破。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于在1月23日成功举办第32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中国选拔赛。此次“奥哲中国赛”的选拔方式基本上完全模仿国际赛。参赛学生必须从四道题目中选择一题作为主题,使用英语、法语、德语或西班⽛语,在三个小时之内完成一篇哲学论文。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八位专家学者组成评委团。经过严格细致的多轮评分,最终12名参赛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获奖选手既有本地学子,也有来自南京、杭州、广东等地的学生。荣获一等奖的是来自上海市上海中学的夏育嘉以及来自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徐子杨,他们将作为中国队成员于5月前往芬兰赫尔辛基参加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

正如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原所长方松华研究员所指出的那样,“‘奥哲’的意义不只在于比赛本身,而是不同国家之间文明互鉴的鲜明例证”。同样地,“奥哲中国赛”的意义也不只在于选拔本身,而是促进文明互鉴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他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致力于把“奥哲”打造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演绎上海精彩的新窗口、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品牌。借助这一平台,以哲学为桥梁进一步促进文明互鉴,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