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工具 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我院七个基层党组织举行联组学习会

作者:行政处发布时间:2025-03-19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战略部署,加快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工具赋能哲学社会科学与决策咨询研究,持续提高我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水平,2025年3月19日下午,我院哲学所党总支、信息所党总支、宗教所党支部、信息办党支部、行政处党支部、社会科学杂志社党支部及资产公司党支部举行联组学习会。吴雪明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院信息化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赵虹主持会议,七个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学习。

吴雪明副院长指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是要“学习AI”,紧跟技术前沿,了解发展趋势,为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使用AI”,积极应用AI工具,推动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升级;三是要“研究AI”,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和跨学科攻关等注入新动能;四是“赋能AI”,加快推进我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学科建设、文理交叉和资源融合,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我院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断提升我院的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

会议特邀上海科技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超、上海东方数据传播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总监李定鑫作专题讲座。刘超以“聚焦Deepseek:大模型行业前沿动态与安全高效落地方案分享”为题,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行业应用案例。李定鑫以“智序无界:多智能体驱动下的宣传系统协同办公新范式”为题,介绍了多智能体技术核心概念、支撑体系及在宣传系统办公场景中的应用和优势。

会上,四位党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交流分享。哲学所计海庆研究员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科研提供强大助力,科研工作者要主动学习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出高质量成果。信息所顾洁副研究员强调,面对大模型重塑学术生态的新趋势,科研工作者要在注重技术赋能的同时保持人文自觉,在批判反思中平衡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宗教所助理研究员赵博阳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当代研究者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解决好保持科研工作独立性与创造性的问题。社会科学杂志社张逸辰介绍了杂志社已尝试使用的大模型工具,对于人工智能辅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他分享了实践经验并展望了未来方向。

本次联组学习会内容丰富、形式创新,为我院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科研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