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王齐研究员应邀来哲学所做学术报告

作者:刘晓宇发布时间:2025-05-13浏览次数:10

2025年513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齐研究员应邀来哲学所做学术报告,题为《多元普遍主义哲学图景:一个研究提纲”》。讲座由黄凯锋所长主持,哲学所科研人员与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王齐研究员首先关于中国哲学和日本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出发,指出作为普遍性的哲学往往具有“个性”,这种“个性”与地理环境和文化直接相关。面对普遍的哲学与地方哲学的关系问题,她提问:“我们是否应该放弃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二元对立的解释框架?”王齐研究员接着以“世界公民主义”、“保罗普遍主义”、战时京都学派三个案例,提出了普遍主义的迷思。认为尽管以往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普遍主义哲学,但本质上仍是特殊主义。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绝对知识与地方知识之间似乎存在着永远无法消解的二元紧张关系。

为了应对普遍主义的迷思,王齐研究员尝试提出一种有效的普遍主义,即多元普遍主义。她提出三点想法,其一,我们应当借助新的概念工具走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其二,这种多元普遍主义是方法论的而非价值观的;其三,这种多元普遍主义是哲学的未来“定向”,而非经验事实。那么,这种多元普遍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王齐研究员指出,多元普遍主义是一种摆脱“中心”、自带“元文本”(meta-text)、破除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简单对立关系的复数的、多元兼容的普遍主义。

面对相对主义质疑,王齐研究员认为我们无需那么害怕相对主义,而是要接受“运动中的真理”。她主张,在多元普遍主义的情境下,真理从“大写的真理”过渡到多元真理,与此同时,特殊性、差异性也不能成为错误思想的庇护伞,因为真理本身就具有多义性、边界的模糊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这并不会使我们倒向相对主义。

  在报告之后的交流环节,赵琦、成素梅、牛婷婷、施璇、阮凯等就普遍主义的可行性、“普遍”与“多元”的概念明晰及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方案的清晰性等问题同王齐研究员开展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