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枝论文在《广东社会科学》上发表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10

题目:理学工夫论视域下“自我”与“无我”关系的三重意义 

 

摘要:理学中自我与无我的意义互相蕴含,既是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理学系统自我调节和防范流弊的典范。自我与无我在理学工夫论中包含三层意蕴:理学发展了孟子德性自我的内涵,且将性命安立于德性自我,摒除情欲之我,是以无我成就纯粹自我;进而以德性自我为目标,同时在工夫上防止执着德性自我带来偏蔽,反向确证自我的主体性,此无我即有我;最终在德性自我成就的基础上,再度承认个体气禀的差异,尊重个体情感与欲望的合理性,让个体既能循理又回复个体本身,物各付物。这三层意蕴体现了理学功夫之重主体性与去主体性并存,普遍性与个体性并重的特质,表明了防范自我的形下堕落或形上蹈虚是理学系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这回应了学界对理学关于人类自我中心和泛道德主义等误解。

 

关键词:自我无我主体性个体性人类中心主义;

 

基金资助: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明理学意的哲学思想研究”(项目号20BZX063)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2025年第5期

 

作者张锦枝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