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哲学综合
一、考试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哲学硕士考试科目《哲学综合》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研究分析和文字表达等基本素质,选拔具有一定深造潜力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业研究和教学人才。
要求考生:
1. 了解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常识。
2. 掌握主要哲学人物、流派的基本观点。
3. 具有分析和研究哲学概念和问题的一般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中国哲学部分:
1. 孔子的仁的思想。
2. 孟子的四端说。
3. 荀子礼论。
4. 老、庄哲学。
5.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6. 慧能禅宗思想。
7. 朱熹的天理说。
8.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9. 王阳明的良知学。
10.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11.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二)西方哲学部分:
1.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2. 苏格拉底的哲学。
3. 柏拉图的理念论。
4.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5. 贝克莱的哲学。
6.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
7. 笛卡尔哲学思想。
8.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9. 康德的“范畴”学。
1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原理
3、哲学基本概念(物质观、自然观、实践观等)
4、哲学原著选读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8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考试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专业学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育潜能,以便选拔具有深造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高级人才。
二、考试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具有阅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基本素养。
3、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
4、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
5、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原理
1、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
2、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
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4、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5、劳动价值理论基本内容。
6、自然辩证法基本内容。
(三)哲学基本概念
1、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及其物质观
2、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及其自然观
3、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实践观
4、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及其自由观
(四)哲学原著选读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6、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7、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
8、毛泽东:《实践论》
852中国哲学史
一、考试目的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国哲学硕士专业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公平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国哲学专业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以及培养前途,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的基础研究人才。
二、考试要求
意在测试考生掌握解读古代哲学典籍、分析哲学观点、论证哲学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具体说来,要求考生掌握:
1、古代哲学典籍的基本阅读能力,了解其基本概念与思想内容;
2、分析其中的哲学原理,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3、著名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影响;
4、基本的行文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
先秦诸子学
1、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基本思想
2、《论语》、《老子》、《庄子·逍遥游》、《墨子·兼爱》、《孟子·梁惠王》、《荀子·性恶》等
3、《易传》
两汉经学
1、董仲舒与《春秋繁露》
2、扬雄、《白虎通义》
魏晋玄学
1、王弼的思想
2、范缜与“神灭论”
隋唐佛学
1、智顗与天台学
2、玄奘与法相学
3、法藏与华严学
4、慧能与禅宗
宋明理学\心学
1、张载、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的主要思想
2、理学、心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清代朴学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的主要思想
近代思潮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思想
853 西方哲学史
一、考试目标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哲学史》科目考试的目标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分析思维、文字表达等基本素质,选拔出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气质、批判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理论人才。
要求考生:
1. 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掌握西方哲学主要代表人物与流派的基本观点。
3. 具有分析和研究西方哲学发展趋势的一般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古希腊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 中世纪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 近代唯理论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4. 近代经验论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5. 康德的哲学思想。
6. 德国古典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7. 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8. 现象学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9. 分析哲学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10. 其他当代哲学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855伦理学
一、考试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伦理学硕士专业《伦理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伦理学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伦理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育潜能,以便选拔具有深造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培养高级人才。
二、考试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熟悉中外伦理学史;
3、关注现实伦理问题;
4、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伦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内容
1、伦理、道德和伦理学
2、伦理学的主要类型和主要伦理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意义和特点
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道德的关系
5、道德同上层建筑中其它因素的关系
6、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7、道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8、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
9、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联系与区别
10、个体道德规范和道德人生
11、社会伦理规范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
12、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在当代的发展
858 科学哲学
本《科学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包括20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的整体发展脉络,逻辑经验主义、历史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实在论、工具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等流派的产生与发展概况,每个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的基本观点,他们之间的争论与分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