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江的科研成果

英文学术著作

Cultural Identity, Pluralism and Globlization ( 《文化的认同、多元论和全球化》)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ce Series VII , Seminars on Culture and Values, Volume 13 ( 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主编《文化传承与当代变迁系列丛书》系列 7 ,文化与价值研讨会,第 13 卷),第 5 章: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s : Facing the Tides of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 文化整合:面向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浪潮 ) (英文 5.4 万字符),占 24 页,出版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2004 年 3 月;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各国 350 所大学图书馆。

Cultural Heritage and Social Progress (《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ce, Series III, Volume 28 (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主编《文化传承与当代变迁系列丛书》系列 3 ,亚洲,第 28 卷),第 28 章: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Tradition ( 文化认同与文化传统 ) (英文 6.7 万字符),占 26 页,出版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2009 年 1 月;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各国 350 所大学图书馆。

中文学术专著

科学哲学导论 本人撰写其中科学文化篇“科学精神与文化传统”章( 2 .6 万字) 、科学方法论篇“还原与整合”章( 1 .1 万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11 月出版。 本书获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著作( 1986-1993 年)二等奖、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 1999 年)三等奖, 上海社会科学院 1991-1992 年优秀著作奖。

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价值观研究 本人撰写其中“‘崇尚科学'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 ”章 ( 1.2 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年 8 月出版。


科技与科学思想读物

现代科技与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年 6 月出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中共上海市科技工委、市科委组织编写,上海市 21 万各级干部学习现代科技培训教育读本。本人担任总体设计和部分章节撰稿 ( 1.35 万字) ,本书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科林小史 —— 现代篇 本人撰写 5 章 ( 1.4 万字)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 年 4 月出版 。


学术辞书

哲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年,本人撰写自然辩证法章辞目 67 条, 5 .14 万字,本书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


学术专业志

上海社会科学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年,本人独立撰写“自然辩证法学科”章 ( 1915 年—— 1999 年), 6 万多字。该章为《 上海社会科学志》学科篇撰写样板稿。


哲学读物

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哲学读物), 本人撰写其中“ 真理是不可穷尽的”章 ( 1 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1 月出版。

辩证唯物主义教学参考 (上海市高级中学政治课教师教研参考书) 本人撰写其中 自然辩证法部分 ( 0.7 万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 年 10 月出版。


个人主要论文

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原题: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0.4 万字,笔名:晓刚) 上海《 文汇报》第 2 版头条, 1977 年 9 月 25 日 。

科研应当走在生产前面 ( 0.4 万字,笔名:晓刚) 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78 年 1 月 23 日 。

初探非达尔文主义进化论 ( 1.1 万字) 《哲学研究》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981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月刊同年第 7 期全文转载。

从遗传学史谈选择实验材料的方法论问题 ( 1.1 万字) 《 哲学研究》编辑部编《科学方法论文集》(入选的论文中有钱学森论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11 月出版。

马克思科学一体化思想在今天的意义 ( 0.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论苑版 1983 年 3 月 3 日 ,《新华文摘》 1983 年第 5 期第 2 条位置全文转载。

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设想 ( 0.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学术版 1983 年 11 月 28 日 。

现代科学哲学与科学战略意识 ( 0.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学术版 1985 年 6 月 4 日 。

摩尔根创立基因论的方法论模式 ( 1.2 万字)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985 年第 5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月刊同年第 12 期全文转载。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第一生产力” ( 0.8 万字) 《 哲学研究》杂志(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991 年第 12 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上海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上海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月刊》 1992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中国环境报》 1992 年 4 月 14 日 转载;上海《文汇报》论苑版 1992 年 2 月 14 日 “理论界信息”论点摘要;选入《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文集》,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992 年;选入《中国当代论文选粹》,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0 年。

明日浦东:人与自然和谐相存的花园城市 ( 0.4 万字) 《浦东开发》杂志 1993 年第 4 期。

浦东应建成环境宜人的花园城市 ( 0.2 万字) 《 解放日报》浦东开发专栏 1993 年 5 月 14 日 。

现代市场经济与大众传播新模式 ( 0.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论苑版 1993 年 4 月 23 日 ,选入《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的哲学关怀 ( 0.8 万字)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995 年第 3 期,选入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团结出版社 1997 年。

面向新世纪的城市环境科学 ( 0.75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1995 年第 2 期。

迎接科学春天的理论探索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探索 20 周年回顾与文化反思( 1.4 万字)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998 年第 2 期,由中宣部宣传局副局长推荐,受到中宣部部长、中国社科院院长等领导同志重视,选入中宣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推出的大型综合性文献《中国改革先锋》理论卷第 2 辑,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 年;选入中央党校和北京大学主编《 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 , 团结出版社 1998 年;上海《 文汇报》论苑版 1998 年 6 月 9 日 刊发该文理论要点;获上海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选择与整合 ( 5.5 万字) 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 2000 年结项。

两股浪潮的相互激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轨迹和趋势 (上、下篇)( 0.9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2002 年第 5 、 6 期连载。

对可能性、机会和实效的追求 ( 0.3 万字) 《社会科学报》 2002 年 9 月 26 日 。

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荣膺者对技术创新价值目标的关怀 ( 0.4 万字) 理性与情结——世纪诺贝尔奖(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

技术哲学:当代科技与人文的新视点 ( 0.4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2003 年第 1 期。

美国科技创新精神的哲学解读 ( 1 万字) 多维视野中的技术——中国技术哲学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出版。

法治与德治学理思索九题 ( 1.2 万字)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3 年第 12 期。

芒福德的技术观:破除机器的神话 ( 0.6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2004 年第 1 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月刊 2004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

人文解释学与自然科学思想方法的沟通和拓展 ( 1 万字) 中国哲学大会入选论文, 2004 年 8 月。

技术认同与文化认同 ( 1.4 万字) 第十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论文, 2004 年 8 月;论文摘要( 0.11 万字)编入《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第十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9 月出版。

人工自然、人造物的差异及其发展的可能与限度 ( 0.65 万字) 全国人工自然与科学发展观研讨会论文, 2004 年 11 月。

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 1.36 万字)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4 年第 12 期,获上海市第六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 年)。

论个性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文化价值 ( 0.8 万字)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2005 年第 6 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技哲学月刊 2005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上海市科协 2005 年学术年会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2005 年 10 月;入选 中国技术哲学学会《技术与哲学研究》论文集 2005 年第 2 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6 年;入选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研究论文集之二《科技文化的当代视野》,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入选上海社会科学院英文论文选第 10 集( 2008 年)。

人应当“敬畏自然”吗?——从科技哲学角度看 ( 0.7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5 年第 7 期。

再思 “ 敬畏自然”二题 ( 0.3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5 年第 9 期。

社会科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 1.5 万字) 中国科协 2005 学术年会暨第七届全国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论文, 2005 年 8 月。

文明选择与城市特色 ( 1 万字)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 2005 年 12 月,编入东方学术文库《当代中国:转型 发展 和谐》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入选 上海《文汇报》 2005 年 11 月 22 日 第 8 版刊登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 报告人名单 。

从经典自然辩证法到现代科技哲学 —— 恩格斯理论遗产的当今意义 ( 1 万字)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2006 年第 11 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技哲学月刊 2006 年第 12 期全文转载。

论科技文化传播的内涵、机制和评价 ( 1 万字) 第四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技文化传播》,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年 11 月出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6 期。

“低碳经济”:大城市持续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 ( 0 .75 万字 ) 《经济咨询》杂志 2008 年第 2 期, 4 月 30 日

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 ( 0 .52 万字 ) 《社会观察》杂志 2008 年第 6 期, 6 月 10 日 。

发展创新文化,激励科技创新 ( 1 .4 万字 )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8 年第 8 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月刊 2008 年第 11 期头条全文转载。

工程技术哲学的人文新视野: 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风貌的维护 ( 0 .82 万字 ) 中国技术哲学学会丛书《技术与哲学研究》第三卷( 第十一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1 月出版。

世界多样文化对话与交融的学术盛会 ( 0 .5 万字 )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丛书》第 12 辑( 2008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1 月

创新文化:激励科技创新的精神源泉 ( 1 .2 万字 ) 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会刊《上海科坛》杂志“上海市科协成立 50 周年纪念专辑”, 2009 年 1 月出版

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 ( 0 .32 万字 ) 上海《文汇报》 论苑版 2009 年 8 月 3 日

以“两型社会”理念引领城市建设的生态美学思考 ( 1 .1 万字 )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9 年第 9 期

浮士德精神与西方科技文化 ( 1 .55 万字 )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2009 年第 5 期

杜威哲学的时代生命力 ( 0.5 万字) 实用主义与中国——纪念杜威诞辰 150 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 2009 年 10 月

达尔文进化论对现代科技进步观和社会进步观的影响及其反思 ( 0.88 万字)全国 纪念《物种起源》 150 周年、达尔文诞辰 200 周年“进化论的过去与现在”学术研讨会, 2009 年 10 月 ( 2009 年 8 月 31 日 提交论文)

创新文化:科技创新之花盛开的沃土 ( 1.4 万字) 全国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编的论文集《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科技文化》, 湖北人民 出版社, 2009 年 9 月

“浮士德精神”的科技文化理解 ( 1.1 万字)《上海科坛》 2009 年第 3 期( 11 月)

“太阳电”融入城市生活的经济难题如何破解? ( 0..65 万字),《社会观察》杂志 2010 年第 6 期。

以“两型社会”生态审美文化引领城市景观建设 ( 1.1 万字),《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文化研究》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0 月出版

让阳光发电惠及城市美好生活 ( 1 万字),《上海科坛》 2010 年第 1 — 2 期合刊, 2010 年 9 月出版。

解读浮士德精神与理解西方科技文化——科学史和文学史融合视野中的“科学” ( 1.4 万字) , 当代科学技术论丛 卷一《转型中的科学哲学》,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9 月出版。

英文论文

Renewal of Knowledge and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 ( 知识创新与文化变革 ) (相当中文 0.3 万字) 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主办, 1998 年。

On the Cultural Value of Individuality in Promoting the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 论个性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文化价值 ) (英文 2.48 万字符) 上海社会科学院英文论文选第 10 集第 3 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Cultural Tradition and Cultural Renewal ( 英文 2..8 万字符 ) ,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Volume 11. No. 1. Assumption University of Thailand, August 2010 (《哲学与宗教》杂志第 11 卷第 1 期的,发表于头条),泰国圣母大学出版, 2010 年 8 月)

个人 主创影视作品

大型哲理电视科教片 生存的和谐 (解说词 0.8 万字) 任编剧, 1994 年起播出, 1995 年获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声像作品三等奖(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出席颁奖大会并亲自颁奖);解说词剧本发表于大《自然杂志》 1992 年第 4 期、《世界科学》杂志 1994 年 12 期、《绿叶》杂志 1995 年第 3 期

相关评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原《文汇月刊》主编梅朵:《心贴人类的崇高精神——推荐科教电视片〈 生存的和谐〉 》,上海《文汇报》文艺新闻版 1995 年 1 月 13 日 。

十集大型电视科教片 现代科技与 21 世纪 (剧本约 10 万字) 任总策划、总撰稿,中共上海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党委、市科委主办, 1997 年起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全播此片(总策划同时负责选编上海徐匡迪市长在上海市局级干部学习现代科技培训教育活动报告会上的演讲录像片上下集,教育电视台配套播出);上海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 1997 年出版光盘; 1997 年获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作品二等奖;获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颁发的 1997 年度上海市科普“四个一”工程奖;该片光盘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列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公共课多媒体课件。

相关评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原《文汇月刊》主编梅朵:《敞开心灵的大门——(现代科技与二十一世纪)观后》 上海《文汇报》“笔会” 1997 年 12 月 3 日 。

相关报道:《展现高新科技成就与未来走向:〈现代科技与 21 世纪〉 VCD 光盘面世》 

海《文汇报》科技版 1997 年11 月21 日 。

大型科教电影 跨世纪的腾飞 ( 0.9 万字) 任解说词撰稿,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 1992 年。

系列科教电视片 创新:中华民族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 0.85 万字) 任第一集解说词撰稿, 中共上海市委 宣传部主办, 1999 年。

个人主要文章

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 0.2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78 年 3 月 23 日 。

正确认识科学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 0.16 万字)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78 年 4 月 1 日 。

鬼斧神工的杰作——黄山 ( 0.3 万字) 《 科学画报》 1979 年第 11 期。

循旧规山穷水尽,走新路柳暗花明 ( 0.22 万字) 《解放日报》科技版 1979 年 6 月 8 日 。

模拟实验 ( 0.15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科技版 1979 年 12 月 7 日 。

竺可桢的治学方法 ( 0.15 万字) 《解放日报》 科技版 1979 年 12 月 14 日 。

关于亚热带分界的联想 ( 0.1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评论专栏 1979 年 12 月 16 日 。

科学创造力的一个来源 ( 0.1 万字) 《青年报》 1980 年 5 月 23 日 。

科学家的荣誉 ( 0.11 万字) 《解放日报》科技版 1980 年 7 月 18 日 。

卓智善谋的攻关者 ( 0.1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科技版 1980 年 7 月 22 日 。

也谈“飞跃”与“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 ( 0.22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学术版 1980 年 10 月 13 日 。

从哥本哈根到冷泉港 ( 0.14 万字)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 1980 年第 14 期。

关于“一般系统论”若干术语的翻译问题 ( 0.2 万字)《 世界科学》 1988 年第 9 期。

大城市电讯与交通发展的思索 ( 0.25 万字) 上海《 文汇报》论苑版 1989 年 11 月 25 日 。

上海理论年鉴( 1992 )自然辩证法部分 ( 0.8 万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 年。

寻求绿色清凉世界 ( 0.12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评论专栏 1994 年 8 月 3 日 。

世界科技摇篮 信息时代先驱 ( 0.85 万字) 《 世界科学》 1994 年第 10 期。

警惕:大都市沙漠化 ( 0.2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科技版 1995 年 3 月 10 日 ,获文汇报优秀科技征文竞赛二等奖,同年起至 2004 年编入上海市高中语文课本,约 100 万高中生读过此课文; 选入《 改变世界面貌的科技》一书(获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颁发的上海市科普四个一工程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6 年 3 月出版。

人与自然隔离——都市建筑的误区 ( 0.15 万字,笔名:江晨) 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95 年 3 月 10 日 。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 0.2 万字) 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95 年 4 月 22 日 。

“双休苦旅” ( 0.1 万字,笔名:江晨) 文汇报 评论专栏 1995 年 5 月 26 日 。

Definity: 新一代智能交换机 ( 0.2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1995 年第 6 期。

通信技术催生的基础科学硕果 ( 0.3 万字) 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95 年 10 月 21 日 ,获 1995 上海科技节科学传播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颁发)。

“论摘”的苦涩 ( 0.1 万字,笔名:江晨) 上海《 文汇报》评论专栏 1995 年 11 月 24 日 。

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普及 ( 0.04 万字) 上海《 文汇报》科技版 1995 年 12 月 16 日 。

通信技术与基础科学 ( 0.4 万字) 《 科学画报》杂志 1995 年第 12 期。

亚太地区展现和谐时代的曙光——诺贝尔奖得主彭齐亚斯谈话录编者按 ( 0.1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1996 年第 3 期。

“贝尔”与上海 光纤万里缘 ( 0.3 万字) 《科学生活》杂志 1996 年第 4 期。

从硅谷升起的图视计算之星 ( 0.4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1997 年第 1 期。

无线通信进入国际互联网 ( 0.15 万字) 上海《文汇报》 科技版 1997 年 3 月 19 日 。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纵横谈 ( 0.4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1997 年第 4 期。

西门子公司 150 年的辉煌 ( 0.6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1997 年第 10 期。

展示高科技成就与未来走向——“现代科技与 21 世纪” VCD 光盘面世 ( 0.2 万字) 上海《文汇报》科技版 1997 年 11 月 21 日 。

科幻离现实有多远? ( 0.6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1998 年第 5 期。

改观当代交通的信息技术 ( 0.6 万字) 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中学科技》月刊 1998 年第 8 期。

“软黄金”与沙尘暴关联性的反思 ( 0.2 万字) 《 文汇报》 论苑 版 2000 年 5 月 25 日 。(该文 提出了“我们不能不对‘发展'的观念作冷静的审视与科学的理解”的思想。 2003 年胡锦涛总书记于 2003 年 8 月在江西考察工作时首次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概念,同年中央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

远离诺贝尔奖,才能走近诺贝尔奖 ( 0.23 万字) 《未来科学家》周刊 2002 年 3 月 C 期。

与高技术相平衡:高情感还是高思维? ( 0.2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2002 年第 2 期。

兴建“名人”碑林的忧思 ( 0.15 万字) 《社会科学报》 2002 年 3 月 7 日 。

高情感:技术时代的人性回归 ( 0.16 万字) 《 社会科学报》 2002 年 4 月 4 日 。

呵护大都市建筑美 ( 0.1 万字) 《 解放日报》房地产专刊 2002 年 4 月 4 日 。

如何“给地球一个机会” ( 0.16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时评专栏 2002 年 6 月 5 日 。

技术哲学:当代中国哲学的新生长点 ( 0.4 万字) 《 社会科学报》 2002 年 12 月 5 日。

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综述 ( 0.16 万字) 《哲学动态》杂志 2003 年第 3 期。

现代战争加剧环境灾难的新趋势 ( 0.5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2003 年第 9 期。

技术 的特性、欲望、评价和预防性伦理 ( 0.5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2004 年第 11

期。

21 世纪日本企业发展观念的转向 ( 0.4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2004 年第 12 期。

让严谨治学的风气畅行起来 ( 0.16 万字) 《社会科学报》 2004 年 10 月 14 日 。

党员理论工作者先进性的岗位特色 ( 0.17 万字) 获上海社科院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

大讨论和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讨论优秀征文奖 2005 年。

都市空间印象:尊重历史文脉的现代化 —— 欧行城市风貌启示录之一 ( 0.56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6 年第 7 期。

维护历史风貌与提升现代文明生活 —— 欧行城市风貌启示录之二 ( 0.3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6 年第 8 期。

在欧洲反思中国城市“仿欧风” —— 欧行城市风貌启示录之三 ( 0.4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6 年第 10 期。

回荡在都市中的绿色旋律 —— 欧行城市风貌启示录之四 ( 0.4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6 年第 12 期。

都市水景的魅力 —— 欧行城市风貌启示录之五 ( 0.42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7 年第 1 期。

节能减排岂能仅是纸上口号? ( 0.08 万字)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 年 10 月 24 日 。

爱智者的风雨历程、精神乐园和社会责任 ( 0.76 万字) 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 50 周年院庆征文集《同一个梦想——我与社科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会编, 2008 和 6 月。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 ( 0.23 万字) 上海《文汇报》 2008 年 6 月 5 日 第 5 版文汇时评。

走进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盛会 ——上海社科院哲学工作者参加第 22 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活动与见闻 ( 0.4 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海外交流动态》 2008 年第 12 期。

点燃世界哲学的 “ 奥林匹克”圣火——反思当今哲学:第 22 届世界哲学大会综述 ( 0.22 万字) 社会科学报 2008 年 9 月 25 日 第 7 版。

院徽颂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8 年 10 月 16 日 第 4 版( 0.1 万字)。

城市建筑“仿欧风”的反思 ( 0 .26 万字 ) 上海《文汇报》学林版 2009 年 1 月 4 日 。

“迎峰度夏”电力缺口如何应对 ( 0.18 万字) 《上海科技报》 2009 年 7 月 3 日 第 1 版。

片面理解科学价值的六种错误观点 ( 0.35 万字)(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课题) 入选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主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论丛》第 2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8 月出版。

我和国歌 ( 0.1 万字) 上海国歌纪念广场国歌展示馆音像片, 2009 年 9 月 25 日起 展播。

文字稿和作者相关照片编入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党史研究室、国歌展示馆编图书《我和国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1 月出版;《党史信息报》 2013 年 2 月 27 日 第 2 版“史苑书摘”推荐该图书。

相关报道:《党史信息报》 2009 年 12 月 30 日 (第 914 期)第 7 版发表杨浦区党史办公室同志文章《国歌诞生地是怎么发现的》,讲述了 1998 年吴晓江纪念国歌作者田汉诞辰一百周年为上海《文汇报》文艺版写短篇传记文学作品过程中,向杨浦区党史办公室查找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曲的故事片《风云儿女》拍摄单位电通影片公司在荆州路 405 号的遗址,引起杨浦区党史办寻找到国歌诞生地,尔后引发了在荆州路电通影片公司遗址建造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吴晓江为上海《文汇报》写的短篇传记文学《田汉在上海》原稿(记有电通影片公司在荆州路 405 号——后为新沪钢铁厂所在地)展出于国歌展示馆。

杜威思想对现时代密切关联 ( 0.05 万字)纪念杜威诞辰 150 周年论文摘要,《社会科学报》 2009 年 10 月 22 日 第 5 版。

进化论与科学发展 (“进化论的过去与现在”——全国 纪念达尔文诞辰 200 周年、《物种起源》出版 150 周年研讨会 论文选摘, 0.2 万字),《上海科坛》杂志 2009 年第 4 期, 2010 年 1 月出版。

推进后世博绿色转型 ( 0.3 万字) 《沪商》杂志(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 2011 年 12 月创刊号。

科研阻力莫归于孔庄文化 ( 0.06 万字)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门户网站《解放牛网》 2012 年 3 月 29 日

技术变革对博物馆的影响 ( 0.12 万字) 《东方早报》 2012 年 5 月 17 日 文化专刊 B3 版。

国歌的诞生地 ( 0.14 万字) 上海《文汇报》 2012 年 12 月 31 日 第 8 版“笔会”副刊。

身临“海底城市”的心灵觉醒—— 3D 电影《最后的珊瑚礁》观感 ( 0.2 万字) 《自然与科技》杂志(双月刊,上海科技馆主办) 2013 年第 5 期( 9 月 5 日出版)

“海洋碳汇”理想遭遇“海洋退化”困境:为二氧化碳寻找“出路” ( 0.3 万字) 《自然与科技》杂志 2013 年第 6 期( 11 月 5 日出版)

为什么近年城市多遭强暴雨袭击? ( 0.07 万字)《自然与科技》杂志 2013 年第 6 期( 11 月 5 日出版)

个人 译著

世界学术名著 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 ( 16 万字)(系统论奠基人贝塔朗菲

著)商务印书馆 1999 年 4 月出版。北京三联书店编辑出版《读书》月刊 2000 年第 3 期推荐。该译著 2005 年列为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推荐给大学生提高科学人文素养的 60 部西学名著之一。 该译著部分片段编入“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自然与人文》下册“贝塔朗菲”节,学林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出版。该译著部分内容编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典元选读丛书”《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第三章“自然哲学”第三节“贝塔朗菲:机体论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1 月出版。

个人主要 译文 ( 15.64 万字)

纪念杜布赞斯基 ( 0.5 万字)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办《科学与哲

学研究资料》 1979 年第 3 期。

开创近代护理学的“夜莺” ( 0.13 万字) 《 解放日报》 1980 年 9 月 5 日 。

维生素、胰岛素发现史 ( 0.4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1981 年第 4 期。

史密斯:《生命问题》 ( 0.4 万字) 《世界科学》杂志 1981 年第 9 期。

一个有争议的定义:“生命” ( 0.5 万字)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办

《 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 1981 年第 6 、 7 期。

什么是科学哲学家? ( 0.4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 1982 年第 1 期。

达尔文错了吗? ( 0.8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1982 年第 2 期。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之一) 《世界科学》杂志 1982 年第 7 期。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之二) 《 世界科学》杂志 1982 年第 9 期。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之三) 《 世界科学》杂志 1982 年第 11 期。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之四) 《 世界科学》杂志 1983 年第 5 期(共 2.8 万字)。

进化论的综合 ( 1.6 万字)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办《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 1982 年第 5 期。译自美国 G.E. 艾伦著《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年 1 月出版的译著《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译校者序”说明该译著第五章第二部分参考了此译文。

作为科学研究战略的社会生物学 ( 1.4 万字)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

办《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 1985 年第 5 期。

因果性的复活(上) 加拿大著名哲学家马里奥·邦格著 《世界科学》杂志 1989 年第 4 期。

因果性的复活(下) 《 世界科学》杂志 1989 年第 5 期(共 1.2 万字。)

系统剪影;作为哲学的一般系统论 [ 美 ]A.J 巴姆著 ( 0.8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 哲学译丛》 1989 年第 4 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主办。

替换整体论与个体论的系统观点 马里奥·邦格著 ( 1.1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 哲学译丛》 1991 年第 2 期。

从文化系统看施本格勒 [ 美 ]L. 冯·贝塔朗菲著 ( 0.9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

所主办 《 哲学译丛》哲学译丛 1991 年第 3 期。

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 马里奥·邦格著( 1.1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 哲学译丛》哲学译丛 1993 年第 3 期。

日本的“前车之鉴” ( 0.15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1995 年 3 月 10 日 。

技术的非中性与技术的伦理、生态责任 ( 0.6 万字) 《 世界科学》杂志 2003 年第 7 期。

反思作为言语力量的哲学——第 22 届世界哲学大会开幕式关于反思哲学的主旨演讲

大会主席 彼得·坎普( Peter Kemp ) ( 0.7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世界哲学》(哲学类核心期刊) 2008 年第 6 期, 11 月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月刊 2009 年第 1 期头条全文转载。

从言语行为反思哲学的力量 ( 0.16 万字) 《社会科学报》 2008 年 9 月 25 日 第 7 版。


个人承担和撰写的研究报告、智库专报

上海市“九五”期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规划研究总报告 ( 1 万字) 任总撰稿 上

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报告 1995 年

上海市科委科普发展战略课题专家评审报告 ( 0.5 万字) 2003 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 ( 0.84 万字) 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子课题 2005 年

智库专报、内参专报 9 篇( 2.53 万字) 1999 年—— 2010 年。

“世博后”软资源研究课题第一期报告 ( 0.5 万字) 6 月 15 日 。

“世博后”软资源研究课题第二期报告 ( 0.6 万) 2010 年 8 月 2 日 。

“世博后”软资源研究课题第三期报告 ( 1.3 万字) 2010 年 9 月 10 日 。

个人主要散文、传记文学、谈艺录等

电影百年诞辰 中国科教电影断“皇粮” ( 0.7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1995 年 1 月 30

日第 8 版“独家采访”专刊(近整版面)。

电影百年读洪深 ( 0.4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1995 年 11 月 9 日 “笔会”副刊(半个版面)。

田汉在上海 —— 纪念田汉百年诞辰( 0.5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1998 年 12 月 14 日 “笔会”副刊(半个版面)。

田汉诗歌的上海情结 ( 0.12 万字) 《 新民晚报》 1999 年 1 月 4 日 “夜光杯”副刊。

心中不可没有诗意 ——普希金铜像前的遐思( 纪念普希金诞辰 200 周年)( 0.2 万字) 《解放日报》 1999 年 6 月 7 日 “朝花”副刊。

莫误读了庄子的格言大训 ( 0.2 万字) 上海《 文汇报》 2001 年 7 月 12 日 “笔会”副刊。

飘过立冬的桂子天香 ( 0.2 万字) 《解放日报》 2001 年 12 月 13 日 “朝花”副刊。

情理交触的公德警句 ( 0.13 万字) 《新民晚报》 2002 年 1 月 5 日 “夜光杯”副刊。

感悟音画艺境 ( 0.15 万字) 《解放日报》 2002 年 7 月 22 日 “朝花”副刊。

“宽舞台”上的《万水千山》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 0.13 万字) 《解放日报》

2006 年 10 月 23 日 “朝花”副刊。

难忘“宽舞台”盛演话剧《万水千山》 ( 0.27 万字)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季刊 2006 年冬季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纪念佐临专刊)。《话剧》季刊 2011 年第 1 期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红色经典”专栏选载。

探问中国话剧的艺术精神和社会影响 ——话剧界和社科界两位同名人的对话 ( 0.5 万字) 《社会观察》杂志 2007 年第 5 期。

以西方科学文化演进的历史目光领悟诗剧《浮士德》的深邃精神 ( 0.95 万字)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季刊 2009 年第 4 期( 12 月)。本文以《 感悟诗剧〈浮士德〉深邃的科学文化精神》 为题,发表于 由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主编的话剧研究文集 《茫茫大海上的苦行者》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0 月出版。本文 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向中国剧协推荐为第三届中国戏剧理论评论奖评选作品。


院网所网文章

党员理论工作者先进性的岗位特色 ( 0.17 万字) 上海社科院网 2005 年,获上海社科院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大讨论和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讨论优秀征文奖 2005 年。

走进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盛会 ——上海社科院哲学工作者参加第 22 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活动与见闻 ( 0.4 万字)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网 2008 年 8 月 15 日 。

院徽颂 ( 0.17 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院网 50 周年院庆专栏发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8 年 10 月 16 日 第 4 版(删节发表 0.1 万字)。

“迎峰度夏”电力缺口引发的节电对策思考 ( 0.22 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院网 专家视点 2009 年 7 月 17 日 。

值得珍重的四种科技创新价值观 ( 0 .5 万字 )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网哲学所网页, 2009 年 8 月 5 日 。

国歌纪念广场国歌展示馆落成 —— 哲学所吴晓江谈 “ 我和国歌 ” ( 0.2 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院网哲学所网页, 2009 年 9 月 30 日 。


个人获奖成果

论文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第一生产力” 1993 年 1 月获 上海社科院 1991-1992 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1994 年 7 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 1986-1993 年)一等奖; 1995 年 4 月获上海社科院 1993-1994 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

大型哲理电视科教片 生存的和谐 1995 年 5 月获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声像作品编剧三等奖。

十集大型科教片 现代科技与 21 世纪 1997 年 11 月 获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作品撰稿二等奖、导演二等奖 。

文章 警惕:大都市沙漠化 1995 年 9 月获文汇报优秀科技征文竞赛二等奖。

文章 通信技术催生的基础科学硕果 1995 年 11 月获 1995 上海科技节科学传播奖。

论文 迎接科学春天的理论探索 1999 年 5 月获上海社科院 1997-1998 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学术贡献奖提名 2004 年,在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贡献奖( 1949 年 10 月 1 日 建国以来未评奖的突出成果)评选中,获上海社科院上报二名学者评奖成果提名。提名成果是 1977 年在国内率先发表论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文。

文章 党员理论工作者先进性的岗位特色 2005 年 12 月获上海社科院共产党员先进性

标准大讨论和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讨论优秀征文奖。

论文 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2006 年 10 月获上海市第六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文 发展创新文化 激励科学创新 2010 年 12 月获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本人主要参与集体项目获奖成果

科学哲学导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年,本人撰写其中“科学精神与文化传统”等章,约 4 万字,本书 1993 年 1 月获 上海社会科学院 1991-1992 年优秀著作奖; 1994 年 7 月获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著作( 1986-1993 年)二等奖; 1999 年 9 月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现代科技与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中共上海市科技工委、市科委组织编写,本人担任总体设计和部分撰稿,本书 1997 年 4 月获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颁发的 1997 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 ; 1998 年 4 月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哲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年,本人撰写自然辩证法章辞目 67 条, 5 .14 万字,本书 1994 年 7 月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1994 年 1 月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4 年 3 月获上海市优秀图书( 1991-1993 年)特等奖。

大型哲理电视科教片 生存的和谐 任编剧, 1995 年 5 月获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声像作品三等奖。

十集大型科教片 现代科技与 21 世纪 任总策划、总撰稿, 1997 年 11 月获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作品二等奖; 1998 年 4 月获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颁发的 1997 年度上海市科普四个一工程奖。

文章 警惕:大都市沙漠化 选入《 改变世界面貌的科技》一书,该书 1997 年 4 月获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颁发的 1996 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