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 1994 年的《杜威讲座》中,普特南提出了“第二种朴素”意义上的实在论思想,而他所针对的立场相应地可被称为“第一种朴素”。实在论的根本问题是:语言与世界如何挂钩?受到传统分界面观念的影响,这种挂钩事实上无法实现。“第一种朴素”认为,只需摒弃分界面观念,重申语言与世界的关联,就可以重获这种挂钩。普特南认为,“第一种朴素”低估了传统图景的支配力,并未实际解决问题。“第二种朴素”通过揭示语言的概念形式,从而获得关于实在的概念进路, 保障语言与世界的挂钩。但是在“第二种朴素”中存在着一种“概念与自然”的悖论,普特南在其中隐含地承认了概念领域之外的因果世界,而这种观点促使他在2007 年之后形成“第三种朴素”的思想。“第三种朴素”保留了前两种的洞见,但拒绝概念的无界性,承认因果世界与非概念化经验的存在;它在交互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心灵与世界”的实在论结构,揭示出实在与实践之间相互确认、相互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朴素实在论;普特南;第二种朴素;第三种朴素